《奉和太常王卿酬中书李舍人中书寓直春夜对月见寄》
时间: 2025-01-14 01:48: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太常王卿酬中书李舍人中书寓直春夜对月见寄
作者: 卢纶
露如轻雨月如霜,不见星河见雁行。
虚晕入池波自泛,满轮当苑桂多香。
春台几望黄龙阙,云路宁分白玉郎。
是夜巴歌应金石,岂殊萤影对清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夜的景象,露水轻轻如雨,月光清冷如霜,不见星星的河流,却能看见大雁的队伍。月光的虚影映入池塘,波光荡漾,满月在花园中高悬,桂树散发着浓郁的香气。春台上我遥望黄龙殿,云路恰似白玉郎的身影。在这个夜晚,巴歌声应和着金石的音调,难道与萤火虫的影子在清光下又有什么区别呢?
注释:
- 露如轻雨:露水像轻柔的细雨。
- 月如霜:月光如霜般清冷。
- 不见星河见雁行:看不见星河,却能看到飞过的大雁。
- 虚晕:月光的虚影。
- 池波自泛:水波自然而然泛起。
- 满轮当苑:圆月高挂在园中。
- 桂多香:桂花散发着浓香。
- 春台:春天的台子,指代春天的美好景象。
- 黄龙阙:黄龙殿,唐代的皇家建筑。
- 云路宁分:云彩的道路难以分开。
- 白玉郎:白玉制成的美男子,形容清秀的云彩。
- 巴歌:指古代的歌曲。
- 金石:形容音调的铿锵有力。
- 萤影:萤火虫的影子。
- 清光:明亮的月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纶,唐代诗人,字子骏,号少游,生于公元736年,卒于公元799年。他以清新明快的风格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物与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夜,诗人身处中书省寓直,正值月明之夜,与友人李舍人相互寄情。诗中蕴含着对春夜景色的热爱,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春夜月色的静谧与美丽。开篇以“露如轻雨月如霜”引入,给人一种清新、冷静的感觉,营造出一个幽静的夜晚。接着,诗人通过“不见星河见雁行”的对比,表现了对大自然的敏锐观察,既有视觉上的描绘,又隐含着对人生的思考。月光的虚影映入池塘,波光荡漾,给人以梦幻的感觉,让人沉浸于诗人的情感之中。
后半部分,诗人则将视线转向远方的黄龙阙,表达了对理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此时,云路与白玉郎的比喻,进一步提升了诗的意境,营造出一种高远的情感。在结尾,诗人以“巴歌应金石”收束,强调了音乐与自然的和谐,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既有对春夜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友人深情的寄托,展现了唐诗的典雅与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露如轻雨月如霜:描绘了春夜的清新景象,露水轻柔,月光清冷。
- 不见星河见雁行:表现出夜空中的孤寂,强调了大自然的变化。
- 虚晕入池波自泛:月光的虚影映入池中,波纹自然荡漾。
- 满轮当苑桂多香:满月高挂,桂花的香气弥漫在空中。
- 春台几望黄龙阙:春台上遥望皇家建筑,表达了对权力与理想的渴望。
- 云路宁分白玉郎:云彩的道路似乎与理想的美男子紧密相连。
- 是夜巴歌应金石:夜晚的歌声与金石相应,表现音乐的共鸣。
- 岂殊萤影对清光:萤火虫的影子在月光下微弱而美丽,隐喻人生的短暂与脆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露如轻雨”,通过比喻增强了意象的表现力。
- 对仗:如“满轮当苑桂多香”,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连续的景物描写,形成气势,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夜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际关系的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露:象征清新与纯洁。
- 月:象征思念与孤独。
- 雁行:象征远行与归宿。
- 桂:象征高洁与美好。
- 黄龙阙:象征权力与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露如轻雨”的意思是什么?
- A. 露水很重
- B. 露水轻盈如雨
- C. 露水不明显
- D. 露水很干
-
诗人提到的“黄龙阙”象征什么?
- A. 自然风景
- B. 理想与权力
- C. 友情
- D. 悲伤
-
诗中“满轮当苑桂多香”描述的是哪个意象?
- A. 春天的花
- B. 明亮的月亮
- C. 轻柔的风
- D. 清澈的水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卢纶 vs. 李白:卢纶的诗更注重自然细节的描写,而李白则以豪放的情感和奔放的意象著称。两者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但表现手法却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
以上是关于卢纶《奉和太常王卿酬中书李舍人中书寓直春夜对月见寄》的详细解析与学习材料,希望能帮助您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美丽与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