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阳歌》
时间: 2025-01-04 11:42: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寿阳楼前淮水碧,寿阳美女如脂白。李郎青鬓照青衫,曾在花前作狂客。伯劳睡重花枝晚,时许蜻蜓一偷眼。欢娱虽少恨已多,纤手红笺挥翠管。淮阳归来春已暮,夜夜梦魂淮上去。欲歌旧曲只添愁,画得双蛾不能语。有客南来从寿春,众人笑问动精神。自从柳别章台后,攀折风光知几人。已伴春衫辞侧帽,不怕娇啼随意笑。嗟君耿耿独相思,须信多情是年少。
白话文翻译:
寿阳楼前的淮水碧绿,寿阳的美女肌肤如脂般白皙。李郎的青鬓映照着青衫,曾在花前放纵自己。伯劳鸟在花枝上沉睡,直到傍晚,蜻蜓偶尔偷看一眼。欢乐虽少,遗憾却多,纤细的手挥动着翠绿的笔。从淮阳归来时春天已晚,夜夜梦回淮上。想要唱旧曲却只增添忧愁,画出的双蛾无法言语。有客人从南方的寿春来,众人的笑声振奋了精神。自从柳树告别章台后,攀折的风光知道几人。已经随着春衫告别了侧帽,不怕娇啼随意笑。唉,你独自相思,须知多情是年少时的特点。
注释:
字词注释:
- 寿阳楼:地名,位于今安徽省寿县。
- 淮水:淮河。
- 李郎:指诗人自己或某位青年。
- 伯劳:一种鸟。
- 纤手:细长的手。
- 红笺:红色的纸。
- 翠管:绿色的笔。
- 章台:古代长安的一条街,多指妓院所在地。
典故解析:
- 柳别章台:典出《汉书·艺文志》,指柳树被移植,比喻离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字文潜,号柯山,宋代诗人,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其诗风格清新自然,多写个人情感和生活琐事。
创作背景: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寿阳的所见所感,通过对美女、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逝去青春的怀念和对远方相思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寿阳为背景,通过对淮水、美女、花枝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远方相思的深情。诗中“李郎青鬓照青衫”一句,既表现了诗人的青春风采,又隐含了对逝去岁月的感慨。“欢娱虽少恨已多”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欢乐短暂、遗憾长存的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典型的宋代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寿阳楼前淮水碧”:描绘寿阳楼前的淮水碧绿,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寿阳美女如脂白”:用“如脂白”形容美女的肌肤,形象生动。
- “李郎青鬓照青衫”:通过“青鬓”和“青衫”的对比,展现诗人的青春风采。
- “曾在花前作狂客”:回忆过去在花前的放纵生活。
- “伯劳睡重花枝晚”:以伯劳鸟的沉睡象征时间的流逝。
- “时许蜻蜓一偷眼”:用蜻蜓的偷看暗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 “欢娱虽少恨已多”:直接表达了对生活中欢乐短暂、遗憾长存的感慨。
- “纤手红笺挥翠管”:描绘诗人挥笔写作的情景,富有画面感。
- “淮阳归来春已暮”:表达了对逝去春天的怀念。
- “夜夜梦魂淮上去”:抒发了对淮上的深切思念。
- “欲歌旧曲只添愁”:说明唱旧曲只会增添忧愁。
- “画得双蛾不能语”:用“双蛾”比喻美女,表达了对美人的思念。
- “有客南来从寿春”:引入新的情节,有客人从南方来。
- “众人笑问动精神”:众人的笑声振奋了诗人的精神。
- “自从柳别章台后”:用“柳别章台”典故,表达离别之情。
- “攀折风光知几人”:感慨攀折风光的人已不多。
- “已伴春衫辞侧帽”: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告别。
- “不怕娇啼随意笑”: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 “嗟君耿耿独相思”:抒发了对远方人的深切思念。
- “须信多情是年少”:总结了年少时的多情特点。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寿阳美女如脂白”,用“如脂白”比喻美女的肌肤。
- 拟人:如“伯劳睡重花枝晚”,将伯劳鸟拟人化。
- 对仗:如“欢娱虽少恨已多”,形成对仗,增强语言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寿阳美景和美女的描绘,以及对过去生活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逝去青春的怀念和对远方相思的深情。诗中流露出对生活中欢乐短暂、遗憾长存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生活的告别和对未来的豁达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淮水:象征宁静和流逝的时光。
- 美女:象征美好和青春。
- 花枝:象征美好时光和青春。
- 伯劳:象征时间的流逝。
- 蜻蜓:象征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 红笺、翠管:象征诗人的创作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李郎”指的是谁? A. 诗人自己 B. 某位青年 C. 诗人朋友 答案:A
-
“柳别章台”典故出自哪里? A. 《汉书·艺文志》 B. 《史记》 C. 《后汉书》 答案:A
-
诗中“欢娱虽少恨已多”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生活的满足 B. 对生活的遗憾 C. 对生活的无所谓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
-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诗词对比:
- 张耒的《寿阳歌》与黄庭坚的《清平乐·春归何处》都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远方相思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张耒诗集》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