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归至三衢怀芸庄兄留京
作者: 萧立之〔宋代〕
午热犹疑夏,宵寒不似秋。
独归仍念远,久客得无愁。
白酒村村市,黄花处处楼。
不缘风雨色,吾欲理扁舟。
白话文翻译
正午的热气让人怀疑是否真的入夏,晚上却冷得不像秋天。我独自回家,仍然挂念远方的兄弟,长时间在外,怎能不感到忧愁?在村庄和市集里,白酒到处可见,黄花在楼台上随处可见。并不是因为风雨的缘故,我只想整理好我的小船,准备出发。
注释
- 午热:正午的炎热。
- 宵寒:夜晚的寒冷。
- 独归:独自返回。
- 远:指的是心中挂念的远方兄弟。
- 久客:长时间在外的客人。
- 白酒:指的是白酒,常用作招待宾客的饮品。
- 黄花:指的是盛开的菊花,象征着秋天。
- 扁舟:小船,寓意归途。
典故解析
此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白酒”和“黄花”均为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白酒象征着团聚和欢庆,黄花则常与秋天、离别相关联。诗中提到的“扁舟”可理解为一种归家的渴望,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萧立之,字子文,号澹庵,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田园生活,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诗人归途时,思念在京城的兄弟,反映了他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家人团聚的渴望。背景中,诗人可能经历了长时间的游历,带有一种游子归乡的情感。
诗歌鉴赏
萧立之的《归至三衢怀芸庄兄留京》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怀的诗。诗的开头通过对天气的描绘,展示了时间的变迁与季节的交替。“午热犹疑夏,宵寒不似秋”,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现象,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不安。正午的热气与夜晚的寒冷相互交织,正如诗人内心的思绪,既有对故乡的热切向往,同时也承载着对兄弟的挂念。
接下来的“独归仍念远,久客得无愁”,直接表露出诗人游子的身份与情感。长时间的客居生活让他感受到一种孤独与愁苦,这种情感在“白酒村村市,黄花处处楼”中得到缓解,白酒的存在似乎象征着团圆的可能,而黄花则让人联想到秋天的思绪,令人感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最后两句“不缘风雨色,吾欲理扁舟”则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期望。尽管外界环境复杂多变,诗人依然渴望整理自己的小船,踏上归途,回到温暖的家中。这种情感的表达,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未来的希望,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午热犹疑夏”:正午的炎热让人怀疑是否真的进入夏季,传达出对时节变化的敏感。
- “宵寒不似秋”:夜晚的寒冷与秋季的寒冷不同,暗示着四季的变迁与内心的孤独感。
- “独归仍念远”:独自回家的同时,心中挂念远方的兄弟,表达出一种思念之情。
- “久客得无愁”:长时间在外的人,难免产生愁苦,强调了游子的孤独。
- “白酒村村市”:白酒的遍布让人感受到节日的气氛,象征团聚的喜悦。
- “黄花处处楼”:菊花的盛开传达出秋天的气息,也暗示着人生的无常。
- “不缘风雨色”:并不是因为天气的阴霾,表明诗人内心的坚定。
- “吾欲理扁舟”:希望整理好小船,准备出发,象征归家的渴望。
-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句“午热犹疑夏,宵寒不似秋”形成鲜明对比,生动描绘了时间的变化。
- 意象:如“白酒”、“黄花”、“扁舟”等意象,丰富了诗的内涵,传递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游子的思乡情感展开,展现了诗人在归途中的复杂情绪,既有对兄弟的思念,也有对未来归家的渴望,表现了浓厚的人情味和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 午热: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活力。
- 宵寒:暗示着孤独与思念。
- 白酒:象征着团聚、欢庆的气氛。
- 黄花:与秋天相连,象征着离别与思考人生的无常。
- 扁舟:象征归乡的愿望与人生的旅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萧立之
-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白酒”象征什么?
- A. 忧愁
- B. 团聚
- C. 离别
-
诗人对兄弟的情感是怎样的?
- A. 忘记
- B. 思念
- C. 憎恨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情感深邃,注重描绘夜晚的景象。
- 《送元二使安西》:表达离别的情感,关注人际关系与人生旅途中的感悟,具有较强的叙述性。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