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其一 谒遵义红军烈士陵园》
时间: 2025-01-04 13:46: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 其一 谒遵义红军烈士陵园
作者: 王季思
墓顶红星高照,墓门苍柏参天。
雄关血战想当年。呼声震峡谷,劈刺动层峦。
白帕缠头苗寨妇,赶场今过山前。
背筐儿女自甜眠。翻身来不易,饮水要思源。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墓碑的顶部高高挂着红星,墓门前苍翠的柏树直冲天际。
回想当年在雄关战斗的场景,呼喊声在峡谷中震荡,刀剑劈开了层层山峦。
苗寨的妇女用白帕缠头,今天赶集经过山前。
她们背着筐,儿女们在梦中安然入睡。翻身来之不易,饮水时要想起水源。
注释
字词注释:
- 墓顶红星高照: 墓碑顶部的红星象征着革命烈士的英勇精神。
- 苍柏参天: 苍翠的柏树高耸入天,象征着生命力和长久的纪念。
- 雄关血战: 指历史上在艰难的关口进行的激烈战斗。
- 白帕缠头: 苗族妇女用白色布帕缠绕头部,体现传统服饰。
- 翻身来不易: 反映了革命的艰辛和不易,强调对来之不易幸福生活的珍惜。
典故解析:
- 红星: 红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象征,代表革命精神。
- 翻身: 这是指中国人民在革命后获得自由与解放,体现了历史的转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季思,近现代诗人,以其激昂的诗风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著称。其作品常常融入对革命烈士的缅怀与赞美,反映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者前往遵义红军烈士陵园,追忆革命先烈,通过对烈士的敬仰表现出对现今幸福生活的珍惜。
诗歌鉴赏
《临江仙 其一 谒遵义红军烈士陵园》是一首充满激情与历史厚重感的作品。诗中通过对烈士陵园的描绘,展现出对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开篇就以“墓顶红星高照”引入,红星的象征意义让人联想到无数为革命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接着,诗人回忆起“雄关血战”的往昔,刻画出当时战斗的惨烈场景,仿佛让读者能够感受到那种激烈的呼喊和奋勇的精神。
在描写苗寨妇女的场景时,诗人用“白帕缠头”与“赶场今过山前”,展示了农村生活的点滴,反映了革命成果带来的生活变化。通过对比,诗人既表现了战争的苦痛,也突显出当今和平生活的珍贵,尤其是“翻身来不易,饮水要思源”,更是强调了对历史的铭记和对幸福生活的感恩。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次分明,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的缅怀,又有对未来的期望,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历史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墓顶红星高照: 引入景象,表现革命精神的象征。
- 墓门苍柏参天: 描绘环境,树木高大,象征着生命力与长久的纪念。
- 雄关血战想当年: 通过回忆激烈的战斗,表现历史的惨烈。
- 呼声震峡谷,劈刺动层峦: 形象化战争的声音与冲击力,增强情感力度。
- 白帕缠头苗寨妇: 引入人物,展现普通人的生活。
- 赶场今过山前: 描绘当时的生活状态,展示社会的变化。
- 背筐儿女自甜眠: 表现母亲的辛勤与家庭的温暖。
- 翻身来不易,饮水要思源: 总结反思,强调珍惜革命成果与历史记忆。
修辞手法:
- 对仗: 如“雄关血战想当年”与“呼声震峡谷,劈刺动层峦”,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 通过红星、苍柏等意象,表现革命与生生不息的精神。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烈士陵园的缅怀与生活现状的对比,表现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与对现今生活的珍惜,强调了饮水思源的道理,传递出一种感恩与警醒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星: 代表革命精神与理想。
- 苍柏: 生命的象征,长青不衰。
- 苗寨妇女: 代表普通劳动人民,体现生活的艰辛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红星”象征什么?
- A. 友情
- B. 革命精神
- C. 自然景色
-
诗中“翻身来不易”是指什么?
- A. 生活富裕
- B. 革命胜利后的生活
- C. 个人奋斗
-
诗中描写的“白帕缠头苗寨妇”体现了哪个方面的生活?
- A. 农村生活
- B. 城市生活
- C. 战争生活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
- 朱自华的《春江花月夜》
诗词对比:
与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相比,王季思的《临江仙》更加注重历史的反思与对烈士的敬仰,而毛泽东则注重对未来的展望与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不同的侧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现代诗歌史》
- 《红军烈士陵园的故事》
- 《王季思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