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敬赞月林观禅师
作者: 陈贵谦 〔宋代〕
与师曾结宿生因,一笑吴门二十春。
再见已忘标月指,无言可赞法王身。
白话文翻译:
与师父曾经结下宿缘,曾在吴门一笑二十春。
再见时已忘却指向明月的方向,无言以对赞美法王的身影。
注释:
字词注释:
- 结宿生因:指建立了宿缘和因缘关系。
- 一笑吴门:吴门指的是苏州,二十春即二十年的春天。
- 忘标月指:指忘记了指向月亮的标识,象征着忘却了早年的理想和方向。
- 法王身:指的是禅师的身份,寓意其高深的佛法。
典故解析:
- 吴门:指的是苏州一带,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文人雅士的聚集而著称。
- 月指:暗指佛教中的明月象征,表示智慧与觉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贵谦,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有关佛教禅理,常表现对人生哲学的独特理解。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作者与月林观禅师重逢之际,表达了对师父的敬仰以及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反映出作者对生命、时间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月林观禅师的深切敬意,并通过回忆与师父的过往,展现了一种深厚的师徒情谊。诗的前两句通过“结宿生因”和“一笑吴门二十春”两句,描绘了与师父相识的缘分和在吴门的快乐时光,表现了对过去美好岁月的怀念。而后两句则转向当前的感受,作者再见师父时已忘却了曾经的理想和方向,显示出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奈与感伤。
整首诗在结构上呈现出一种对比,前半部分的回忆与欢愉与后半部分的沉思与无言形成鲜明的对照。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却通过简单的叙述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展现了禅宗提倡的简约和内省。作者以“无言可赞”结束,反映了对于高深佛法的敬畏和难以言表的感受,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思考空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与师曾结宿生因:说明与师父有过深厚的因缘,表达了对师父的感激与敬仰。
- 一笑吴门二十春:回忆起与师父在吴门的快乐时光,暗示时间的流逝。
- 再见已忘标月指:再见时,已忘记了曾经追求的目标,体现出对理想的迷茫。
- 无言可赞法王身:对师父的法门与智慧感到无言以对,表现出深刻的敬意。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与师曾结宿生因”与“再见已忘标月指”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师父称为“法王”,用以突出其智慧与境界。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师父深刻的怀念与敬仰,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理想与目标的反思,体现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着智慧和明亮的理想,常用来比喻高远的追求。
- 吴门:代表着美好的回忆和过往的时光,蕴含了人们对青春的眷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吴门”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北京
- B. 苏州
- C. 南京
- D. 杭州
-
“无言可赞法王身”体现了作者对师父的什么情感?
- A. 愤怒
- B. 敬仰
- C. 嫉妒
- D. 无所谓
-
诗中“再见已忘标月指”反映了怎样的心情?
- A. 忘记过去的快乐
- B. 对理想的迷茫
- C. 对师父的失望
- D.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题都城南庄》 - 崔护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比较陈贵谦的《敬赞月林观禅师》和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通过意象表达了对过往的思考和人生的感悟,但前者更偏向于师徒情谊的深厚,而后者则是对故乡的思念,体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论集》
-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
以上资料可以帮助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