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闲(此后并悼亡)
元稹
感极都无梦,魂销转易惊。
风帘半钩落,秋月满床明。
怅望临阶坐,沉吟绕树行。
孤琴在幽匣,时迸断弦声。
白话文翻译
夜晚静谧,内心极度伤感,以至于没有梦境,灵魂似乎在消散,常常惊醒。风帘轻轻拂动,秋月照耀在床上,光辉明亮。无奈之下,我在台阶上怅然坐着,轻声吟唱,围绕着树木徘徊。孤独的琴藏在幽深的匣子里,偶尔传来断弦的声音。
注释
- 感极:感到极度悲伤。
- 魂销:指灵魂似乎被消磨、散去。
- 风帘:帘幕被风轻轻吹动。
- 怅望:怅惘地望着。
- 沉吟:低声吟唱。
- 幽匣:隐秘的琴匣。
- 断弦声:琴弦断了时发出的声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元稹的诗风清新自然,作品多关注社会民生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夜闲》是元稹悼亡之作,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与无尽的思念。诗中描绘了夜晚的孤独与寂寞,反映了作者在失去爱人后的心境。
诗歌鉴赏
《夜闲》是一首充满了孤独与哀伤的诗,展现了作者在失去爱人后的深切思念。开头两句“感极都无梦,魂销转易惊”,直接揭示了作者因极度的悲痛而无法入眠的心境,暗示了情感的深度与灵魂的空虚。接下来的“风帘半钩落,秋月满床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烘托出一种清冷的气氛,月光照耀在床上,似乎将孤独的情感加以放大。
“怅望临阶坐,沉吟绕树行”中,作者的怅惘与沉思交织,表现了他在失去后对往昔的追忆,以及对未来的茫然。而诗的尾声“孤琴在幽匣,时迸断弦声”,象征着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失落,琴声的断裂不仅是对音乐的失去,更是对爱情的怀念与无奈。
整首诗在意象的选取上极为细腻,风帘、秋月、孤琴等意象共同构建出一个孤寂的夜晚,反映了内心的孤独与对逝者的思念,情感真挚而深沉,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感极都无梦:因悲痛而无梦,暗示情绪的沉重。
- 魂销转易惊:灵魂似乎被消磨,时常惊醒,体现内心的焦虑。
- 风帘半钩落:轻柔的风动着帘子,营造出一种静谧的夜晚氛围。
- 秋月满床明:月光洒满床,象征孤独与清冷。
- 怅望临阶坐:无奈地坐在台阶上,表达思念之情。
- 沉吟绕树行:轻声吟唱,徘徊于树间,表现思绪的纷扰。
- 孤琴在幽匣:象征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 时迸断弦声:琴声的断裂,暗示对过去的追忆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孤琴在幽匣”暗示内心的孤独与情感的压抑。
- 对仗:如“怅望临阶坐,沉吟绕树行”,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以夜晚的孤寂为背景,表达了对已故亲人的深切怀念与无奈的思念,情感真挚且深沉。
意象分析
- 风帘:象征着夜晚的静谧与孤独。
- 秋月:代表清冷的情感与思念的氛围。
- 孤琴:体现内心的孤独与对逝去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感极都无梦”是什么意思? A. 感到快乐
B. 感到极度悲伤
C. 感到无聊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孤琴”象征什么? A. 快乐
B. 忧伤与孤独
C. 富贵
答案:B -
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欢快
B. 哀伤
C. 中立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的《长恨歌》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对比元稹的《夜闲》和白居易的《长恨歌》,两者都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但《长恨歌》更侧重于爱情的悲剧与永恒,而《夜闲》则着重于孤独与内心的空虚。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元稹诗选》
- 相关学术论文与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