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溥酒边呈诗二首因次韵》

时间: 2025-01-06 13:44:15

家住山深绝外喧,三峰直下老云孙。

古声不入唐诗社,泥饮宁知杜酒村。

馈案一真宜晚岁,竹林相醉任多番。

上天下地虽宽大,何物□生偶尚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家住山深绝外喧,
三峰直下老云孙。
古声不入唐诗社,
泥饮宁知杜酒村。
馈案一真宜晚岁,
竹林相醉任多番。
上天下地虽宽大,
何物生偶尚存。

白话文翻译

我家住在深山中,远离喧嚣的外界,
三座山峰直插云端,像老人的孙子一样高耸。
古老的声韵无法融入唐诗的社团,
泥土酿造的酒,哪里知道杜甫的酒村。
馈赠的酒案在晚年更加合适,
竹林中我尽情饮醉,不在乎多少次。
虽然天地宽广无边,
但有什么能让我永恒地存在呢?

注释

  • 家住山深:诗人住在山中,环境幽静,远离城市喧嚣。
  • 三峰直下老云孙:三座高峰直下,象征着岁月长久,"老云孙"可以理解为高耸的山峰如同老人的后代。
  • 古声不入唐诗社:古老的诗韵无法被唐代诗社所接受,表现出对当时诗坛的无奈。
  • 泥饮宁知杜酒村:泥土中酿造的酒,怎会知道杜甫的酒村(指杜甫的故乡)。
  • 馈案一真宜晚岁:酒案上摆放的美酒,更适合晚年的享受。
  • 竹林相醉任多番:在竹林中尽情饮酒,无所谓多少次。
  • 上天下地虽宽大:即使天地广阔,
  • 何物生偶尚存:有什么能够使我长久存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著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他的作品多以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为题材,常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隐居的生活状态下,反映了作者对世俗的超脱和对自然的热爱,表达了对晚年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隐居于山中的生活,展现了他对世俗繁华的淡泊与对自然宁静的向往。开篇“家住山深绝外喧”,一语道出诗人所处环境的恬静,远离世俗的喧嚣,显示出隐士的清高与孤独。接着,三峰直下的描写,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山峰高耸,仿佛象征着诗人志向的高远。

“古声不入唐诗社”一句,表达了诗人与当时流行的诗风的隔阂,反映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无奈。这种隔阂让人感受到他对古典诗歌的执着与失落。在提到“泥饮宁知杜酒村”时,诗人更是以自嘲的手法,表现出对杜甫故乡的怀念,暗示了自己在文学上的孤独与不解。

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诗人晚年生活的情景,既有对酒的享受,也有对竹林的陶醉,展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最后一句“何物生偶尚存”,则是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虽然天地辽阔,但真正能够让生命长存的是什么呢?诗人似乎在探讨一种哲学,既有对生存的感慨,也有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十分丰富,既有自然景观的描绘,又有内心情感的流露,透出一种对生活的深思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家住山深绝外喧:描述居住环境的幽静。
  2. 三峰直下老云孙:山峰的高耸与岁月的延续。
  3. 古声不入唐诗社:对传统诗歌的无奈与隔阂。
  4. 泥饮宁知杜酒村:自嘲与对杜甫的怀念。
  5. 馈案一真宜晚岁:晚年享受生活的态度。
  6. 竹林相醉任多番:饮酒的洒脱与自由。
  7. 上天下地虽宽大:天地的广阔。
  8. 何物生偶尚存: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峰比作老人的孙子,表现出时间的流逝。
  • 对仗:整首诗中对偶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泥饮和杜酒村的对比,赋予物体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敬意,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高远与孤独。
  • :代表享乐与洒脱的生活态度。
  • 竹林:自然的宁静与隐逸的象征。
  • 天地:象征广阔的生命与存在的哲学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住在什么样的地方?

    • A. 城市
    • B. 山中
    • C. 村庄
  2. 诗中提到的“泥饮”指的是什么?

    • A. 井水
    • B. 自酿的酒
    • C. 山泉水
  3.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追求名利
    • B. 享受隐逸生活
    • C. 旅游的快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终南山》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 比较陈著的这首诗与王维的《终南山》,两者都表现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自然,但王维更强调自然的和谐美,而陈著则更突出内心的孤独与对传统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