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出合肥北门二首
作者: 王之道 〔宋代〕
断垣甃石新修叠,折戟埋沙旧战场。
闤闠凋零煨烬里,春风生草没牛羊。
白话文翻译
诗的意思是:在合肥北门,看到新修的城墙和石头,旧战场上埋藏着折断的兵器。繁华的街市在战火后变得凋零,春风吹来,青草生长,连牛羊的身影都难以寻觅。
注释
- 断垣:指破损的城墙。
- 甃石:用以修建城墙的石头。
- 折戟:指折断的兵器,象征战争的残酷与历史的沧桑。
- 埋沙:在沙土中埋藏,暗指历史的遗迹。
- 闤闠:繁华的市区。
- 煨烬:指烧毁后的残烬。
- 春风生草:春风吹来,草木复苏的景象。
典故解析
合肥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战场之一,曾发生过多次重大战役,如三国时期的合肥之战。诗中提到的“折戟埋沙”,即引用了这一历史背景,反映了战后的荒凉与沧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宋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他的诗风多表现对历史的感怀与自然的思索,常常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合肥北门,正值春天,诗人目睹了战后遗留下来的废墟,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自然的复苏,对比之下,历史的悲痛与生命的顽强交织在一起。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合肥北门的描写,表现了历史的沧桑与人们对生命的期望。诗的前两句通过对新旧城墙和战场遗迹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历史的沉重感和对战争的反思。诗人用“折戟埋沙”形象地展现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遗留的惨痛记忆。后两句则转向春天的景象,春风带来的生机与希望,尽管周围的环境依然凋零,却依然有生命的力量在复苏。这种对比不仅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也引发对未来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断垣甃石新修叠:描绘了新修的城墙,既表现了防御的需要,也隐含着对旧事物的怀念。
- 折戟埋沙旧战场:通过“折戟”来强调战争的惨烈,埋沙则反映了历史的掩埋与遗忘。
- 闤闠凋零煨烬里:街市的凋零象征着繁华的消逝,煨烬暗示着过去的火灾与破坏。
- 春风生草没牛羊:春天的草木复苏,虽有生机,但“没牛羊”则隐喻着生计的困境与失落。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断垣甃石”和“折戟埋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比喻:将战争的惨痛与自然的复苏相对比,体现了生命的韧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历史为背景,表现了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生命的珍视。通过对比,传递出虽有历史的沉重,但生命的力量依然不可磨灭。
意象分析
- 断垣:象征着被毁坏的历史与悲惨的过去。
- 折戟:代表战争的惨痛与失败。
- 春风:象征着希望与重生。
- 牛羊:代表生活的富裕与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折戟”象征什么? A. 和平
B. 战争的惨痛
C. 生活的富裕 -
“春风生草没牛羊”中的“春风”象征什么? A. 失落
B. 希望
C. 战争 -
诗中的“闤闠凋零”反映了什么? A. 繁华的景象
B. 破败的环境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与王之道的《出合肥北门二首》相比,李白的《静夜思》更倾向于抒发个人情感与思乡之情,而王之道则是对历史的反思与生命的赞美。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独特感悟,但表达方式和主题侧重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之道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