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和张文伯) 竹外梅花,檀心玉颊春初透。一池风皱。妙语天生就。有个人人,袅娜灵和柳。君知否。目成心授。何日同携手。
白话文翻译:
竹子外面梅花盛开,檀香的心情与玉一般的面颊在春天初露端倪。一池春风轻轻拂动。妙语自然而生。有那么一个人,婀娜多姿如柳。你知道吗?目光交汇心意相授。何时能携手共度良辰?
注释:
- 竹外梅花:指梅花在竹子外盛开的景象,象征着清雅、坚韧。
- 檀心玉颊:檀香般的心情和如玉般的面颊,形容女子的美丽与内心的高洁。
- 一池风皱:形象地描绘出春风吹动水面产生涟漪的情景。
- 袅娜灵和柳:形容女子的身姿如柳般柔美轻盈。
- 目成心授:眼神交流,心意相通的意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宋代诗人,字子道,号致和,生于北宋时期,因其诗作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而闻名。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春初,正是万物复苏、生命蓬勃之时,诗人借助自然景色寄托情感,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心上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点绛唇》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来传达情感,开篇以“竹外梅花”引入,既描绘出春天的气息,又暗示出梅花的孤傲与高洁。接下来的描写中,“檀心玉颊”两个词汇,将女子的美丽与高贵气质完美结合,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诗中“一池风皱”描绘春风轻抚水面的场景,生动而有趣,暗示着春天的温柔与和谐。接着提到“袅娜灵和柳”,不仅形容女子的身姿,还隐含了对她的柔美与优雅的赞美。
整首诗通过目光的交汇和心意的相授,传达了一种期待和渴望,表现出一种温柔而又坚定的情感。最后一句“何日同携手”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未来的期盼与向往,充满了期待与温柔的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竹外梅花”:竹子外的梅花,象征着坚韧与清高。
- “檀心玉颊”:描绘心灵的高洁和外貌的美丽。
- “一池风皱”:春风拂动水面,营造出轻柔的氛围。
- “妙语天生就”:自然流露的言语,表达出无心的美好。
- “袅娜灵和柳”:女子的身姿如柳般轻柔,富有灵气。
- “君知否”:对心上人的询问,增添了一丝亲昵。
- “目成心授”:目光交汇,心意相通,暗示着彼此的默契。
- “何日同携手”:表达了对未来共同生活的期待。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的美丽比作玉颊,增强了形象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生动传达春天的温暖。
-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美好的情感追求,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展现了对爱情和未来的期待,传递出一种温柔而坚定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梅花:象征坚强与品格。
- 竹:象征高洁与清雅。
- 春风:象征温暖与生命的复苏。
- 柳:象征柔美与温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物有哪些? A. 梅花 B. 竹 C. 柳 D. 风
- “目成心授”意指什么? A. 目光的交汇 B. 心意的传达 C. 以上皆是 D. 均不是
答案:
- D(正确答案为A、B、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可以将王之道的《点绛唇》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两者都表现了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但王之道的作品更注重自然意象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加强调个人情感的细腻变化。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