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下言怀上执政》

时间: 2024-10-19 11:17:54

早有虚名达九重,宦途流落渐龙锺。

散为郎吏同元稹,羞见都人看李邕。

旧日谬吟红药树,新朝曾献皂囊封。

犹期少报君恩了,归卧山村作老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阙下言怀上执政 早有虚名达九重,宦途流落渐龙锺。 散为郎吏同元稹,羞见都人看李邕。 旧日谬吟红药树,新朝曾献皂囊封。 犹期少报君恩了,归卧山村作老农。

白话文翻译:

很早就有了虚名传遍朝堂,但官场失意,渐渐显得老态龙钟。 像元稹一样散为郎吏,羞于让都城的人看到我像李邕那样。 过去错误地吟咏红药树,新朝时曾献上密封的奏章。 仍然期待着稍稍报答君王的恩情,然后归隐山村,做个老农。

注释:

字词注释:

  • 九重:指朝廷,古代天子所居之地。
  • 龙锺:形容人老态龙钟。
  • 元稹:唐代著名诗人,曾任郎官。
  • 李邕:唐代文学家,曾任官,后因事被贬。
  • 红药树:指美丽的花树,此处可能暗指过去的荣华。
  • 皂囊封:指密封的奏章,古代官员上书时用皂囊封装。

典故解析:

  • 元稹:此处用元稹的典故,表明自己像元稹一样,虽有才华但官途不顺。
  • 李邕:用李邕的典故,表达自己不愿像李邕那样在都城被人看笑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北宋初年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质朴自然。此诗是他在官场失意后,向执政者表达自己的心境和愿望。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王禹偁官场失意之时,他通过此诗向执政者表达自己的无奈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王禹偁在官场失意后的心境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诗中,“早有虚名达九重”一句,既显示了作者曾经的声名显赫,也暗示了官场的虚幻。“宦途流落渐龙锺”则进一步描绘了作者在官场上的失意和老态。后两句通过对元稹和李邕的典故引用,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渴望。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早有虚名达九重”,表明作者曾经的名声传遍朝廷,但“虚名”二字暗示了官场的虚幻。
  • 第二句“宦途流落渐龙锺”,描绘了作者在官场上的失意和老态,“渐龙锺”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老态。
  • 第三句“散为郎吏同元稹”,通过元稹的典故,表明自己像元稹一样,虽有才华但官途不顺。
  • 第四句“羞见都人看李邕”,用李邕的典故,表达自己不愿像李邕那样在都城被人看笑话。
  • 第五句“旧日谬吟红药树”,回忆过去的荣华,但“谬吟”二字暗示了过去的荣华已成过去。
  • 第六句“新朝曾献皂囊封”,表明自己在新朝时曾献上奏章,但并未得到重用。
  • 第七句“犹期少报君恩了”,表达了自己仍期待着报答君王的恩情。
  • 第八句“归卧山村作老农”,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渐龙锺”比喻自己老态龙钟。
  • 典故:如元稹和李邕的典故,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早有虚名达九重,宦途流落渐龙锺”中的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作者在官场失意后的心境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自己官场经历的回顾和对归隐生活的憧憬,展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九重:朝廷的象征。
  • 龙锺:老态的象征。
  • 红药树:过去荣华的象征。
  • 皂囊封:忠诚和期望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早有虚名达九重”中的“九重”指的是什么? A. 朝廷 B. 山峰 C. 宫殿 D. 城市
  2. 诗中“散为郎吏同元稹”中的“元稹”是谁? A. 唐代诗人 B. 宋代诗人 C. 唐代官员 D. 宋代官员
  3. 诗中“羞见都人看李邕”中的“李邕”是谁? A. 唐代诗人 B. 宋代诗人 C. 唐代官员 D. 宋代官员
  4. 诗中“旧日谬吟红药树”中的“红药树”象征什么? A. 美丽 B. 荣华 C. 悲伤 D. 孤独
  5. 诗中“新朝曾献皂囊封”中的“皂囊封”指的是什么? A. 奏章 B. 信件 C. 礼物 D. 书籍

答案:

  1. A 2. A 3. C 4. B 5.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禹偁的其他诗作,如《村行》等,也表达了类似的归隐情怀。
  • 元稹的《遣悲怀三首》,展现了他在官场失意后的心境。

诗词对比:

  • 王禹偁的《村行》与本诗相比,都表达了归隐的愿望,但《村行》更多地描绘了乡村生活的美好。
  • 元稹的《遣悲怀三首》与本诗相比,都表达了官场失意的情感,但元稹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钱钟书著,收录了王禹偁的多首诗作。
  • 《王禹偁诗集》,详细收录了王禹偁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