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寄皇甫冉郑丰》

时间: 2025-01-04 12:12:57

洛阳清夜白云归,城里长河列宿稀。

秋后见飞千里雁,

月中闻捣万家衣。

长怜西雍青门道,久别东吴黄鹄矶。

借问客书何所寄,用心不啻两乡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夜寄皇甫冉郑丰》
作者: 刘方平 〔唐代〕

洛阳清夜白云归,
城里长河列宿稀。
秋后见飞千里雁,
月中闻捣万家衣。
长怜西雍青门道,
久别东吴黄鹄矶。
借问客书何所寄,
用心不啻两乡违。

白话文翻译:

在洛阳的清夜,白云归去,
城中长河上星宿稀疏。
秋天过后,千里之外的雁群飞翔,
月下听到万家捣衣的声音。
我长久怀念西雍的青门小道,
与东吴的黄鹄矶久别重逢。
请问这封客信该寄往何处,
我心所系,恰似两地相违。

注释:

字词注释:

  • 洛阳:古都,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
  • 白云:指天空中的云彩,象征着宁静和思念。
  • 长河:指长江或其他大河,寓意广阔。
  • 宿稀:宿星稀少,夜空中星星不多,营造孤寂氛围。
  • 千里雁:指候鸟,象征远行与思乡。
  • 捣衣:指妇女在月下捣衣,象征生活的宁静。
  • 青门道:指西雍的青门小道,表达对昔日的怀念。
  • 黄鹄矶:指东吴的一个地方,象征着久别的友人。
  • 客书:客人写的信,表达思念之情。

典故解析:

  • 长河:古代常用来形容时间或空间的悠长。
  • 千里雁: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象征思乡与友人之间的距离与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方平,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喜爱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情世故,作品中常流露对故乡、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秋夜,诗人寄情于景,借助秋夜的清冷与白云、长河、飞雁等意象,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离别与思乡情怀。

诗歌鉴赏:

《秋夜寄皇甫冉郑丰》以清冷的秋夜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故乡和友人的深切思念。首联通过描绘洛阳的夜景,营造出一种清幽而孤寂的氛围,白云归去,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接下来的“千里雁”和“捣衣”的意象,则进一步强化了思乡的情感,飞雁象征着远方的亲人,捣衣声则传递了家中的温暖与宁静。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回忆西雍的青门道和东吴的黄鹄矶,表达了对故乡与友人的深切怀念。最后两句直接将思念与书信的寄托结合,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维系与交流。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描绘,也有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唐代诗歌的典雅与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洛阳清夜白云归:描绘洛阳的清幽夜景,白云似乎在归去,增添孤寂感。
  2. 城里长河列宿稀:长河流淌,星宿稀少,暗示着空旷与寂寥。
  3. 秋后见飞千里雁:秋天过后,远方的雁群飞来,象征思念。
  4. 月中闻捣万家衣:月光下,听到家家户户捣衣的声音,传递出生活的宁静与温暖。
  5. 长怜西雍青门道:怀念西雍的青门小道,体现对往昔的眷恋。
  6. 久别东吴黄鹄矶:与东吴的黄鹄矶久别,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7. 借问客书何所寄:询问信件寄往何处,反映了对友人的挂念。
  8. 用心不啻两乡违:心中的思念如同两地相隔,强调彼此的距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千里雁”比喻思乡之情。
  • 拟人:将白云和捣衣声赋予情感,增强诗歌的情感深度。
  • 对仗: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出人生的孤独与离别的苦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云:象征宁静与思念。
  • 长河:象征时间与空间的流逝。
  • 千里雁:象征远方的思念与联系。
  • 捣衣声:象征家中的温暖与宁静。
  • 青门道:象征过去的回忆与心灵的寄托。
  • 黄鹄矶:象征与友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千里雁”象征什么? A. 远方的朋友
    B. 思乡之情
    C. 自然景色
    答案:B

  2. “月中闻捣万家衣”中,捣衣的声音传达了什么情感? A. 孤独
    B. 温暖与宁静
    C. 忧伤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青门道”代表了什么? A. 友人
    B. 过去的回忆
    C. 未来的希望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秋夕》杜甫

诗词对比: 《静夜思》同样表达思乡之情,但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营造出浓烈的孤独感;而《秋夜寄皇甫冉郑丰》则更侧重于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唐代诗人研究》

这些资料能帮助深入理解唐代诗词的背景、风格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