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李侍御赴安西
作者: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内容可以理解为:
行者面对着随风飘荡的野草,手中的金鞭指向那匹强壮的马。功名在万里之外,而心中的忧愁却只在这一杯酒中。北边是敌人的防线,东边则是秦城和太白山。离别的灵魂不要感到惆怅,看看那把宝刀的威武雄壮吧!
注释:
- 行子:行者,指李侍御。
- 飞蓬:指随风飘动的蓬草,象征离别和漂泊。
- 金鞭:象征着权力和地位,金色的鞭子指向强壮的马。
- 虏障:指敌人设下的防线。
- 燕支:燕山支脉,指北方的边境。
- 秦城:古代的一个城池,地理位置在东边。
- 宝刀雄:比喻勇敢和威武的气概。
典故解析:
“功名万里外”可以理解为对功名的追求往往需要经历千辛万苦,而“心事一杯中”则表达了内心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思考。诗中提到的燕支和秦城,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地理位置,象征着边疆的危险与荣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适(704年-765年),字达夫,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王之涣、岑参并称。高适的诗风豪放,常以边塞题材见长,作品中充满了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士人的激励。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高适送别李侍御赴安西时,表现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即将面对的艰难环境的理解与支持,反映了边塞将士的豪情和士人对功名的追求。
诗歌鉴赏:
《送李侍御赴安西》是一首具有强烈情感和社会背景的送别诗。高适通过对边塞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李侍御的关心与祝福,同时又体现了自己对功名与理想的追求。诗的开头“行子对飞蓬”,用飞蓬草的飘荡象征行者的漂泊与不定,生动地描绘了送别时的场景。接着,金鞭与铁骢的对比,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期许与信心。诗中提到的“功名万里外”,反映了高适对理想的渴望,而“心事一杯中”则显露出内心的忧虑和不安。最后,诗人在离别之际鼓励李侍御要勇敢面对未来,展现了作者豪放的性格和对朋友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行子对飞蓬:行者面对着随风而动的蓬草,象征着离别的惆怅。
- 金鞭指铁骢:金色的鞭子指向强壮的马,显示出主人公的气势与勇气。
- 功名万里外:理想和名声在遥远的地方,需要努力去追求。
- 心事一杯中:内心的忧虑和不安只在这一杯酒中,可以理解为一种对生活的思考。
- 虏障燕支北:北方敌人的防线,暗示边疆的危险与不安。
- 秦城太白东:东边是著名的秦城和太白山,象征着理想的归宿。
- 离魂莫惆怅:离别的灵魂不要感到惆怅,鼓励勇敢面对未来。
- 看取宝刀雄:看那把勇敢的宝刀,象征着士人的豪情与勇气。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结构,如“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心事比喻为一杯酒,形象生动。
- 象征:飞蓬和宝刀分别象征离别和勇气,深入人心。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对友人的鼓励与祝福,表现了对理想的追求和对未来的希冀,展现了高适对朋友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边塞生活的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飞蓬:象征漂泊与无家可归,反映出人生的无常。
- 金鞭:象征权力与地位,代表对未来的希望。
- 宝刀:象征勇气与力量,鼓励人们在逆境中要勇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飞蓬”象征什么?
- A. 离别
- B. 财富
- C. 幸福
- D. 名声
-
“功名万里外”的意思是什么?
- A. 理想在身边
- B. 理想遥不可及
- C. 理想很容易实现
- D. 理想不重要
-
诗的最后一句“看取宝刀雄”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未来的恐惧
- B. 对生活的无奈
- C. 对勇敢的鼓励
- D. 对离别的悲伤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 《登鹳雀楼》——王之涣
诗词对比:
- 高适的《送李侍御赴安西》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都是送别诗,前者更加豪放,后者则更显细腻。高适关注的是理想与勇气的结合,而王维则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高适诗文集》
- 《唐代诗歌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