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车马无声昼漏长,
野人与世已相忘。
屏除长物轩楹爽,
洗濯尘襟肺腑凉。
秋近平郊鸣鹳鹤,
日斜荒径下牛羊。
兴来欲唤筇枝去,
更尽铜炉一炷香。
白话文翻译:
白话文翻译:
马车静静地没有声音,白昼时光缓缓流逝;
乡野之人已然与世隔绝,忘却了尘世的喧嚣。
清除掉繁杂的物品,轩窗显得格外清爽;
洗去身上的尘埃,让心灵与肺腑感到清凉。
秋天临近,郊外传来鹳鹤的鸣叫,
夕阳斜照,荒凉的小路上牛羊悠然徜徉。
兴致来了想叫上竹杖去游玩,
再在铜炉中焚香,享受这一刻的宁静。
注释:
字词注释:
- 车马无声:形容环境宁静,车马的声音都听不见。
- 昼漏长:形容白天时间过得很慢,似乎无尽。
- 屏除:去掉、清除。
- 长物:指繁杂的物品。
- 洗濯:洗净、清洗。
- 尘襟:指身上的污垢和尘埃。
- 肺腑凉:指心灵和身体感到清凉舒适。
- 兴来:指兴致来了。
- 筇枝:竹杖,古人出游时常用的工具。
- 铜炉:古人用来焚香的器具。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鸣鹳鹤”与“牛羊”,表现出乡村田园的宁静与自然和谐,反映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留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散文家。他的诗歌以豪放、深沉著称,常反映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
创作背景:
《南堂杂兴》写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国势衰微之际,作者常常感叹国家的动荡和个人的无奈,诗中体现出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超然。
诗歌鉴赏:
《南堂杂兴》展示了陆游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在这首诗中,陆游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的午后,车马无声,时光仿佛在此刻停滞。诗的开头便交代了环境的静谧,接着,作者将目光投向乡村的生活场景,暗示了与世隔绝的理想生活状态。
在“屏除长物轩楹爽”一句中,陆游表达了通过清除杂物,获得内心宁静的想法。接下来的“洗濯尘襟肺腑凉”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情感,洗去尘埃,清凉的感觉让人倍感舒适。透过这样的描写,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身心皆静的愉悦。
诗的最后两句则表现出诗人面对自然的渴望与向往,想要携竹杖游玩,焚香享受生活的宁静。这种生活态度反映了陆游内心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也是一种对现实的超脱与反思。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和真挚的情感,让人感受到浓厚的田园气息和诗人深邃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车马无声昼漏长:描绘一个宁静环境,车马的声音消失,时间在静静流逝。
- 野人与世已相忘:乡村的人们与世俗渐行渐远,心灵归于宁静。
- 屏除长物轩楹爽:清理杂物,窗户透风,环境清爽。
- 洗濯尘襟肺腑凉:洗净尘埃,内心与身体都感到清凉。
- 秋近平郊鸣鹳鹤:秋天来临,郊外传来鹳鹤的鸣叫,增添了自然气息。
- 日斜荒径下牛羊:夕阳西下,牛羊在荒凉的小路上悠然自得。
- 兴来欲唤筇枝去:兴致勃发,想要带上竹杖外出游玩。
- 更尽铜炉一炷香:再点燃一炷香,享受这份宁静与恬适。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句与次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意象:通过“车马”、“野人”、“鹳鹤”等意象传达出宁静的田园生活。
- 比喻:将白天的宁静与乡村的生活进行比喻,增强了诗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乡村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表现出一种与世无争、乐享自然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车马:象征繁忙的世俗生活。
- 野人:象征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
- 秋天:象征着收获与宁静。
- 鹳鹤、牛羊:象征自然的和谐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车马无声”表达了什么样的环境?
- A. 喧闹
- B. 宁静
- C. 混乱
-
“洗濯尘襟肺腑凉”中的“尘襟”指的是什么?
- A. 车马的尘土
- B. 身上的污垢
- C. 心灵的烦恼
-
诗人想要带上竹杖去做什么?
- A. 参加宴会
- B. 游玩
- C. 探亲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陆游的《南堂杂兴》与王维的《鹿柴》均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作品更强调自然景色的描绘,而陆游则更加注重内心的感受与宁静的生活态度。两者在意境上有所不同,却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陆游诗词全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