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
时间: 2025-01-14 10:47: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怀
作者: 陆游 〔宋代〕
残年迫衰谢,婴疾归乡枌。
诸贤渡江初,总角幸有闻。
才非楚倚相,亦能读典坟。
夫岂或使之,後死与斯文。
世儒凿户牖,道术将瓜分。
孤陋守一说,百氏殆可焚。
後来岂无人,鼻垩谁挥斤?
巍巍贞观治,房魏出河汾。
白话文翻译
我年老体衰,因病回到乡里。
众多贤人刚渡过江,少时的玩伴如今还有几人听闻。
我才华虽不及楚王与李白,但也能读懂古籍与典故。
难道就因为我去世后,这些文化便会消失吗?
世上的儒生只会凿门开窗,道术也只顾分割利益。
孤陋寡闻的人守着一套说法,百家争鸣的时代几乎被焚毁。
后来难道就没有人了吗?谁又来挥毫书写?
巍峨的贞观之治,房玄龄与魏征都是从河汾而出。
注释
- 残年:年老。
- 婴疾:因病而。
- 诸贤:许多贤士。
- 楚倚相:指楚国的相国,形容才华出众。
- 典坟:古书典籍。
- 斯文:指文化与文人。
- 世儒:当代儒士。
- 凿户牖:形容只关注眼前的狭隘。
- 孤陋:孤陋寡闻。
- 鼻垩:指有才华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和爱国者。他的一生经历了南宋初年的动荡与变迁,作品以爱国情怀和对历史的反思著称,风格豪放而深沉。
创作背景
《感怀》创作于作者晚年,生活中遭遇了许多挫折与困苦,身心疲惫,但内心仍对文化和历史有深厚的思考。此时,他对当时社会文化的衰退感到忧虑,表达了对未来文化传承的思考和对当下士人的批评。
诗歌鉴赏
陆游的《感怀》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反思,展现了他对文化传承的关切与忧虑。诗的开头,诗人以“残年迫衰谢,婴疾归乡枌”自述老年与生病,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感慨。接着提到“诸贤渡江初”,暗示自己与往日好友的隔阂,感受到时代的变迁与人事的无常。
在对才华的谦逊中,陆游提到“才非楚倚相”,表明自己虽不及历史名人,却也不甘沉沦,渴望文化的延续与发扬。他对当代文化的批评中,提到“世儒凿户牖”,指出一些学者只顾狭隘的学问,未能真正理解文化的深意。这种对比强化了他对人才与文化传承的渴望与担忧。
整首诗在情感上由悲而愤,最终引发对未来的思考,表现出诗人在时代变迁中的孤独与渴望。陆游用深沉的情感和清晰的逻辑,提醒人们珍视文化的传承,警惕时代的误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残年迫衰谢,婴疾归乡枌
- 表达了作者年老多病,回归故乡的无奈。
-
诸贤渡江初,总角幸有闻
- 回忆与朋友的关系,感叹年华易逝。
-
才非楚倚相,亦能读典坟
- 自谦才华不及楚国名士,但仍有对文化的热爱与研究。
-
夫岂或使之,後死与斯文
- 强调文化不应因个人的死亡而消亡。
-
世儒凿户牖,道术将瓜分
- 批评当代儒生的狭隘与自私。
-
孤陋守一说,百氏殆可焚
- 形容学术的单一与闭塞,令人担忧。
-
後来岂无人,鼻垩谁挥斤
- 问题是未来是否还有人继续文化的传承。
-
巍巍贞观治,房魏出河汾
- 引用历史的贞观之治,展现对古代繁荣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古今人物的对比,表现对文化的忧虑。
- 排比:多次使用“岂”,增强了诗的节奏感与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陆游对文化传承的忧虑,反映了他对当下士人的批评与对未来的思考,传递出他渴望文化延续的深切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残年:象征衰老、时间流逝。
- 诸贤:代表过往的文化记忆与人际关系。
- 楚倚相:象征着卓越的才华与历史的辉煌。
- 典坟:象征着厚重的文化积淀。
- 贞观治:历史的繁荣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陆游的《感怀》是什么时期的作品?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
诗中提到的“诸贤”是谁? A. 古代的文人
B. 当代的士人
C. 诗人的朋友
D. 以上皆是 -
诗中“巍巍贞观治”指的是哪个朝代的治世?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答案:
- B
-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陆游
-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 陆游 vs. 杜甫
陆游的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文化传承的思考,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国家的命运与民生的困苦。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历史背景下的诗人情怀。
参考资料
- 《陆游诗词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