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席和丁首帅送行诗韵》
时间: 2025-01-04 10:19: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眼明织翠剪新诗,
勉我当今尚可为。
知觉斯民知觉我,
溺饥天下溺饥谁。
志亨不管身穷达,
谊正宁论效疾迟。
倒尽玉瓶谈未了,
沙头忍泪与君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我眼明心灵手巧,能够编织出新的诗篇,
希望我在当今这个时代还能有所作为。
我了解百姓的苦难,他们也理解我的感受,
而在这个饥荒的天下,谁又能不为饥饿而苦呢?
志向高远的人并不在乎自己的贫穷和富贵,
而是看重正义和友情,何必去论及做事的快慢?
我把酒倒尽,谈论这未尽的话题,
在沙滩上忍不住流泪,向你辞别。
注释:
- 眼明:指目光清晰,形容才思敏捷。
- 织翠:比喻创作诗歌,像织造绚丽的图案。
- 知觉:理解、体察。
- 溺饥:指遭遇饥饿,沉浸在饥饿之中。
- 志亨:志向能够通达。
- 谊正:指正义的情谊。
- 倒尽玉瓶:比喻饮酒至尽,借以表达情感。
- 沙头:沙滩,借指离别的场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约1130-1200),字公度,号清和,宋代著名的诗人、学者和书法家。他以诗词见长,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感,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魏了翁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民生的关注及对士人的自我要求。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送别友人之际,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与对个人理想的追求。正值宋代中期,社会经济发展,但也伴随着饥荒与民生困苦,诗人借送别之情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送别的场景,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关注与个人理想的执着追求。开头两句展现了诗人的才华与抱负,强调即使面对挑战,他仍希望能为社会贡献力量。接下来的几句则反映了作者对民众疾苦的同情,揭示了饥荒带来的普遍苦难,表现出对于社会责任的深刻理解。
“志亨不管身穷达,谊正宁论效疾迟”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友情的重视,强调了即使身处困境,仍应坚持正义与信念。最后两句在情感上达到高潮,诗人虽饮尽愁酒,依然心存不舍,流露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与对别离的无奈。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富有韵律,语言精练,情感真挚,体现了魏了翁的艺术风格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眼明织翠剪新诗:表达诗人的才华与创造力,指他能够写出优美的诗篇。
- 勉我当今尚可为:希望自己能够在当今社会中有所作为。
- 知觉斯民知觉我:强调诗人对百姓苦难的理解,也希望百姓能理解他。
- 溺饥天下溺饥谁:疑问句,探讨在饥荒中,谁能不感到饥饿的苦痛。
- 志亨不管身穷达:意指志向高远的人不在乎个人的贫富。
- 谊正宁论效疾迟:强调正义与友情的重要,不必论及做事的快慢。
- 倒尽玉瓶谈未了:饮尽酒杯,言谈未尽,表达情感的深厚。
- 沙头忍泪与君辞:在沙滩上忍不住泪水,与友人道别,情感真挚。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眼明织翠”,将才思比作编织美丽诗篇,形象生动。
- 对仗:如“穷达”“疾迟”,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疑问:如“溺饥天下溺饥谁”,引发读者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社会的关注与对理想的追求,既有对友人的不舍之情,也有对民生苦难的深切关怀,展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与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眼明:象征智慧与洞察力。
- 玉瓶:象征美好情感的寄托。
- 沙头:象征离别的哀伤与无奈。
- 翠:象征美丽与生机,隐喻诗歌的创造力。
这些意象在诗中共同构成了对友谊、理想及社会责任的深刻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希望自己在当今社会能做什么? A. 享乐
B. 为社会贡献
C. 追求财富 -
诗中提到的“知觉斯民知觉我”表达了什么情感? A. 个人的孤独
B. 对民众苦难的同情
C. 对友人的怀念 -
诗人如何看待贫穷与富贵? A. 贫穷是耻辱
B. 志向高远,不在乎身穷达
C. 富贵才是理想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关注民生疾苦。
- 李白的《送友人》:表达离别之情与友谊。
诗词对比:
魏了翁的《即席和丁首帅送行诗》与李白的《送友人》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情感,但魏了翁更关注社会责任和民生困苦,而李白则更侧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这种对比体现了两位诗人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侧重点。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魏了翁研究》
- 《古诗词赏析与解读》
- 《中国古代诗词选》
以上内容为对魏了翁《即席和丁首帅送行诗》的全面解析,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