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开窗如见碧油幢,新竹春来过屋长。
渐近柴桑旧家路,清风来报稻花香。
白话文翻译:
打开窗户好像看到碧绿色的帷幔,新竹在春天的阳光下长得茂盛。
渐渐接近柴桑的旧家路,清风带来了稻花的香气。
注释:
- 开窗:打开窗户,象征与外界的交流。
- 碧油幢:形容窗外景色如碧绿的油彩般美丽。
- 新竹:指春天新长出的竹子,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 柴桑:指作者的故乡,具有怀旧之情。
- 稻花香:稻花的香气,象征丰收和美好的自然环境。
典故解析:
“柴桑”是指古代的一个地名,可能与乡土情结有关,代表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常以自然景色和乡愁为主题,风格清新淡雅。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诗人游历于含山之际,表现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借助自然景色抒发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日的生机与乡愁。开篇“开窗如见碧油幢”用形象的比喻引导读者进入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场景,窗外的竹子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繁荣。诗人以“新竹春来过屋长”来描绘春天的到来,生动地展示了自然的变化和生命的蓬勃。接下来的“渐近柴桑旧家路”则将诗人的思绪引向故乡,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怀念,柴桑不仅是一个地名,更是情感的寄托。最后一句“清风来报稻花香”进一步深化了诗意,清风带来的稻花香气象征着丰收的希望与美好的未来,也隐含了对家乡富饶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清新,展现了诗人的情感深邃与自然的和谐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开窗如见碧油幢:打开窗户,仿佛看到外面那如碧油般光亮的帷幔,展现窗外的美景。
- 新竹春来过屋长:春天来了,新的竹子在阳光下长得特别茂盛,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渐近柴桑旧家路:逐渐接近故乡柴桑的路,暗示着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 清风来报稻花香:清风中传来稻花的香气,象征着丰收和对家乡生活的美好想象。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碧油幢”形容窗外的景色,增强了视觉效果。
- 拟人:清风似乎在传递稻花的香气,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诗中前后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热爱,传递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窗:象征着内外的交流,心灵的窗口。
- 竹:象征着生机与坚韧不拔的精神。
- 柴桑:故乡的象征,承载着诗人的情感。
- 稻花香:象征丰收与生活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开窗如见碧油幢”的比喻是用来形容什么? A) 竹子的生长
B) 窗外的美景
C) 乡愁 -
“渐近柴桑旧家路”中“柴桑”指的是什么? A) 诗人的故乡
B) 一种植物
C) 一座山 -
诗人通过什么自然现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A) 雪
B) 清风与稻花香
C) 夕阳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晓》孟浩然
诗词对比:
与王之道的这首诗相比,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其情感更加直接而浓烈;而孟浩然的《春晓》则侧重于春天的自然景色,展现出一种宁静的诗意。两者各具特色,相辅相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