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减字木兰花 送弟出关
落花随水,费尽东风吹不起。
送罢王孙,又是平芜绿到门。
踌躇无语,仗剑孤行辽海去。
变作残秋,冷雁边云满客愁。
白话文翻译:
落花随水飘散,东风吹拂却无法将它们送起。送走了王孙,眼前又是平坦的绿草延伸至门前。踌躇不语,手握宝剑独自前往辽海。如今已是深秋,冷雁飞过,边缘的云朵更添了我的客愁。
注释:
字词注释:
- 落花:指春天凋零的花瓣,象征着离别与伤感。
- 东风:春季的风,代表着生机与希望,但此处却无力吹起落花。
- 王孙:古代常指贵族子弟,这里可能指诗人的朋友或亲人。
- 平芜:平坦的草地,描绘出宁静的景象。
- 踌躇:犹豫不决,心中有千言万语却无法说出。
- 仗剑:手持剑,象征勇气和决心。
- 辽海:指辽东的海域,可能代表着远行的目的地。
- 冷雁:秋天的雁群,象征离别和孤独的心情。
典故解析:
- 送别:古诗中常见的主题,此处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离别情感。
- 秋天:在古诗中象征着凋零与惆怅,常用来表达离愁别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溥儒(1896-1963),字仲甫,号青原,满族人,近代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他的诗歌多受传统文化影响,兼具古典韵味与个人情感,常常融入历史和自然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溥儒送别其弟出关之际,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不舍,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
诗歌鉴赏:
《减字木兰花 送弟出关》是一首情感真挚的送别诗,展现了诗人对亲人深厚的情谊与无奈的离别之情。开头“落花随水,费尽东风吹不起”,以落花为引,暗示生命的易逝与无常,东风的无力更突显了离别的无奈与悲伤。接着“送罢王孙,又是平芜绿到门”,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清新的春日景象,透出淡淡的忧伤。诗人从送别的场景转到内心的踌躇与坚持,显示出他对未来的期盼与对离别的沉重。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以“变作残秋,冷雁边云满客愁”收束全诗,强调了秋天的凋零与孤独,冷雁的形象更添了离愁别绪。这种情感的流动与变化,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亲情的珍视。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古典诗歌的美感与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落花随水:落花随流水而去,暗示生命的短暂与离别的无奈。
- 费尽东风吹不起:东风虽好,但无力将落花送起,象征着人事的无常与无可奈何。
- 送罢王孙:在送别贵族子弟后,诗人感受到周围的宁静,却心中依旧悲伤。
- 又是平芜绿到门:眼前的绿色草地虽然美好,但与心中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
- 踌躇无语:内心充满纠结,却无言以对,显示出离别时的窘迫与无奈。
- 仗剑孤行辽海去:手握宝剑,独自踏上远行的路,表明勇气与决心。
- 变作残秋:转眼已是深秋,暗示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冷雁边云满客愁:冷雁飞过,云层满布,表达了离别的孤独与无尽的愁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落花比作离别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意象。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使情感更加深刻。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使用了对仗,使得语言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亲人离别的深切惆怅与无奈,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无尽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落花:象征离别与凋零,暗示生命的短暂。
- 东风:代表生机与希望,但在此却无力。
- 冷雁:象征孤独与离愁,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落花随水”意指什么?
- A. 花朵的美丽
- B. 离别的无奈
- C. 春天的到来
- D. 自然的循环
-
“踌躇无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A. 开心
- B. 生气
- C. 纠结
- D. 兴奋
-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自然的美
- B. 离别与思念
- C. 战斗与勇气
- D. 旅行的乐趣
答案:1-B, 2-C,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送友人》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杜甫的《送杜少府之任蜀》
诗词对比:
在李白的《送友人》中,诗人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但更加侧重于友谊的珍视与未来的期盼,而溥儒的这首则更多地体现了对离别的深切惆怅与孤独感。两者虽同为送别题材,却在情感基调和景象描绘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近现代诗歌鉴赏》
- 《溥儒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