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明朝初七,风雨可怜吹竟夕。
后会分明,早已离愁一半生。
声声咽露,秋在牵牛花上语。
莫怨今秋,那见鸳鸯会白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初秋的夜晚,风雨交加,令人感到可怜,直到夜晚结束。离别的情感在心中愈发浓烈,仿佛已经为离愁付出了大半生的代价。细细的雨声仿佛在诉说着秋意,牵牛花在秋夜中轻声低语。不要怨恨今秋的离别,鸳鸯的重聚何时才能白头偕老呢?
注释:
- 明朝初七:指农历的初七,可能是指七夕节,这一天通常与离别和思念相关。
- 后会分明:指将来的重聚是明确的,但目前却已分离。
- 咽露:咽下的露水,形容雨声细腻如泣。
- 牵牛花:一种花,象征爱情和思念。
- 鸳鸯:成双成对的鸟,常用来象征夫妻或恋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慈铭(约1640-约1711),字若云,号紫云,清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以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物相结合,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和个人情感的交织,诗中流露出对过往情感的追忆和对未来重聚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在复杂环境下的情感独白。
诗歌鉴赏:
这首《减字木兰花九首 其九》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初秋的夜晚,风雨交加的氛围使得诗人心中的离愁愈加浓重。诗的开头便用“明朝初七”引入了特定的时刻,给人一种时空交错之感。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通过“声声咽露”传达出一种细腻的情感,仿佛在诉说着内心的苦涩与思念。而“牵牛花上语”则增添了一种诗意的美感,仿佛秋天的花朵在低语,诉说着彼此的情感与思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过往的追忆,又有对未来的期待,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与无奈。最后一句“莫怨今秋,那见鸳鸯会白头”,更是将情感的深度推向高潮,强调了对爱情重聚的渴望与期待,寓意深刻,让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明朝初七,风雨可怜吹竟夕:描绘了一个风雨交加的初秋夜晚,营造出一种孤独凄凉的氛围。
- 后会分明,早已离愁一半生:表明未来重聚的希望,但现实中却有着深重的离愁,伤感的情绪显而易见。
- 声声咽露,秋在牵牛花上语:细腻的雨声仿佛在倾诉着秋天的情愫,牵牛花作为意象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
- 莫怨今秋,那见鸳鸯会白头:劝慰自己不要抱怨眼前的离别,暗示着对未来爱情的期盼。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雨声比作“咽露”,让人感受到情感的沉重。
- 拟人:将牵牛花拟人化,让其“语”述情感,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在某些句子中使用对称的结构,使得诗句更加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爱与离别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在面对离愁时的无奈与渴望,表达出对重聚的期待和对爱情永恒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雨:象征着外部环境的变幻无常,暗示内心的动荡。
- 牵牛花:象征爱情的坚韧与美好,寄托了对恋人的思念。
- 鸳鸯:象征着夫妻或恋人之间的深厚感情,寄予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歌中提到的“明朝初七”指的是哪一天?
- A. 农历七月初七
- B. 农历八月初七
- C. 农历九月初七
-
诗中提到的“牵牛花”象征什么?
- A. 离别
- B. 爱情
- C. 孤独
-
“莫怨今秋,那见鸳鸯会白头”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未来重聚的期待
- B. 对离别的绝望
- C. 对爱情的冷淡
答案:
- A. 农历七月初七
- B. 爱情
- A. 对未来重聚的期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
诗词对比:
可以将李慈铭的这首诗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爱情的深刻思考,但李清照的诗更偏向于细腻的情感描写,而李慈铭则在离别与重聚的主题上更为明确,展现出对未来的希望。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李慈铭研究》
以上信息希望对您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