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减字木兰花 其二 浴温泉
作者: 董元恺 〔清代〕
夜深清影。芳草不生泉欲冷。
绣岭花开。尽逐东流去不回。
梨园按曲。羯鼓声中鼙鼓蹙。
红粉成灰。村笛还吹阿滥堆。
白话文翻译:
夜深时分,清影摇曳。芳草已不再生长,泉水似乎也变得冰冷。
绣岭上的花朵盛开,却都随着东流而去,再也无法回头。
梨园中有人在奏乐,羯鼓声中,鼙鼓的节奏紧凑。
红颜已化为灰烬,村里的笛声依旧飘荡在阿滥堆上。
注释:
- 清影:指幽静的影子,通常与夜晚的宁静相关。
- 芳草:指芬芳的草,象征生机和美好。
- 绣岭:意指锦绣的山岭,形容山的美丽。
- 梨园:古代专门演出戏曲的地方,象征艺术和文化。
- 羯鼓:一种古代打击乐器,与舞蹈、演出有关。
- 红粉成灰:比喻美丽的女子已成往事,感叹岁月无情。
- 阿滥堆:可能指某个地方,隐喻村庄的生活和愉悦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董元恺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融入自然景物,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生活。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流逝的感慨。温泉的意象,既有疗养之意,也隐含着生活的享受与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和音乐元素,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开头的“夜深清影”展现了夜晚的宁静,给人一种孤独的美感。接着“芳草不生泉欲冷”,仿佛在描绘一种生命的枯竭和环境的冷清,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过往的美好逐渐被遗忘。
“绣岭花开”则通过对美丽自然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向往与赞美,但随之而来的“尽逐东流去不回”,则是对过往美好时光无可挽回的惋惜,这种矛盾的情感深刻而动人。
后半部分的“梨园按曲”与“羯鼓声中鼙鼓蹙”则展现了那种艺术的热烈与生活的节奏。音乐象征着生活的欢快,但“红粉成灰”又是对美好青春逝去的无奈,最后一句“村笛还吹阿滥堆”更是强调了生活的继续与人们对美好记忆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夜深清影:夜色深沉,影子在清冷的空气中摇曳,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意境。
- 芳草不生泉欲冷:芳草不再生长,泉水似乎也因寒冷而冷却,暗示生命的枯竭。
- 绣岭花开:绣岭上的花盛开,象征着美好的事物,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无法挽留的流逝。
- 尽逐东流去不回:比喻时间如东流,流去的再也无法回头,感叹青春和时光的无情。
- 梨园按曲:梨园中有人在演奏,代表着生活的丰富多彩。
- 羯鼓声中鼙鼓蹙:音乐的节奏紧凑,营造一种热烈的氛围。
- 红粉成灰:美丽的女子已成过往,感叹时光的无情。
- 村笛还吹阿滥堆:尽管美好已逝,村里的笛声依然响起,生活仍在继续。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红粉比作灰烬,形象地表达了美好的消逝。
- 拟人:清影、芳草等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整首诗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美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青春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自然与人生活的交融,情感深邃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影:象征孤独与宁静。
- 芳草:象征生命与青春。
- 绣岭:象征自然的美丽与丰富。
- 梨园:象征文化与艺术的繁荣。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丽,也蕴含了诗人对生命和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夜深清影”表现了什么情绪?
- A. 热闹
- B. 孤独
- C. 欢乐
-
“芳草不生泉欲冷”这一句表达了对什么的感慨?
- A. 生活的丰富
- B. 时光的流逝
- C. 自然的美丽
-
“红粉成灰”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美好的回忆
- B. 青春的消逝
- C. 生命的繁荣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孤独,风格更为豪放。
- 杜甫《春望》:描绘了战乱下的悲哀,关注社会现实,与董元恺的抒情风格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