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 送李广文之新兴任》
时间: 2025-01-19 23:48:57意思解释
定风波 送李广文之新兴任
原文展示
羡新州,咫尺羊城,兰舟五日即到。
竻竹阴中,蒲葵影外,野鹿时相召。
讲堂开,允溪绕祭酒多閒但长啸。
凭眺。有碧山廿四,秦眉娟妙。
荔枝未少。似丁香一样雌雄小。
与盘中红蓿芬馨共啖,谁似儒官好。
玉杯篇,洞玑草。休叹笺经苦不早。
为道。一毡虽冷,诸生师保。
白话文翻译
我羡慕新州,离羊城很近,乘坐兰舟五天就能到达。在竹林的阴影里,蒲葵的影子外,野鹿时常被召唤。讲堂已经开设,允溪环绕着祭酒,闲适中我不禁长啸。凭窗远眺,看到二十四座青山,秦眉的美丽真妙。荔枝的数量不少,类似丁香的小果子雌雄各半。与盘里的红蓿芬香可口,谁还会像儒官那样好?玉杯诗篇,洞玑草。不要叹息书信来得太晚。为了这个道理,即使一张毡子很冷,诸生和老师也会互相保重。
注释
- 羡:羡慕。
-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 兰舟:指轻便的船只。
- 竻竹:一种竹子,常生于水边。
- 蒲葵:一种植物,常见于南方。
- 允溪:溪水的名字,可能指某个地方的溪流。
- 秦眉:形容女性的眉毛细长,亦指美丽的女子。
- 荔枝:一种热带水果,味美可口。
- 芬馨:香气。
- 玉杯篇:指酒杯或诗篇。
- 洞玑草:指一种植物,可能用于比喻。
- 诸生:指学生,或者学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屈大均(1564-1648),明代著名诗人、学者,字子真,号白云,晚号松壑。屈大均以其独特的诗风和对自然的深刻观察而著称,代表作多为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屈大均送别友人李广文赴新兴任职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新环境的向往。诗中充满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未来的祝愿。
诗歌鉴赏
《定风波 送李广文之新兴任》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与人文情怀的送别诗。诗中开头便表达了对新州的羡慕,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观,通过细腻的描写,构建出一个如诗如画的环境。诗人在竹林阴影和蒲葵影中感受到自然的悠闲,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送别友人的同时,诗人不仅寄托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也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与向往。诗中提到的“荔枝未少”和“盘中红蓿”则生动地展现了新兴的丰饶与美好,仿佛预示着李广文在新任职务上的前景。
整首诗语言清新,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又有对未来的积极展望,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羡新州,咫尺羊城:表达诗人对新州的向往,羊城(广州)与新州的距离近。
- 兰舟五日即到:兰舟象征轻松的旅程,说明路途并不遥远。
- 竻竹阴中,蒲葵影外,野鹿时相召:描绘了一幅自然和谐的图景,竹林和蒲葵的阴影,野鹿自在其间。
- 讲堂开,允溪绕祭酒多閒但长啸:讲堂开设,溪水环绕,显得闲适自得,诗人长啸释放情感。
- 凭眺。有碧山廿四,秦眉娟妙:眺望远处的青山,赞美美丽的女子形象。
- 荔枝未少,似丁香一样雌雄小:荔枝丰盛,似丁香一样,展现自然的富饶。
- 与盘中红蓿芬馨共啖,谁似儒官好:美食与自然的结合,表达对儒官生活的向往。
- 玉杯篇,洞玑草:提到酒杯与诗篇,象征文人雅趣。
- 休叹笺经苦不早:劝诫不必叹息书信来得慢。
- 为道。一毡虽冷,诸生师保:虽有寒意,但师生之间的情谊依然温暖。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荔枝未少,似丁香一样”将荔枝和丁香相提并论,形象生动。
- 对仗:如“讲堂开,允溪绕”,体现了音韵的和谐美。
- 拟人:如“野鹿时相召”,赋予动物以人性,使画面更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友人的祝福,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的美好期望,同时也体现了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与对人际关系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林:象征宁静与自然的美好。
- 荔枝:代表富饶与美味,寓意生活的丰盈。
- 青山:象征坚韧与永恒,传达希望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新州与哪个城市相近?
- A. 北京
- B. 上海
- C. 羊城
- D. 西安
-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包括哪些?
- A. 竹林和蒲葵
- B. 山川和河流
- C. 沙漠和海洋
- D. 雪山和冰川
-
诗人对李广文的态度是什么?
- A. 祝福
- B. 忧伤
- C. 不满
- D. 中立
答案:1.C,2.A,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屈大均的《定风波》更侧重于人际关系与友谊的描绘,而王维则更倾向于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两首诗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屈大均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