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老学庵茅底,秋毫敢自欺。
开编常默识,闭户有余师。
大节艰危见,真心梦寐知。
唐虞元在眼,生世未为迟。
白话文翻译:
在老学庵的茅草屋下,连微小的事情都不敢自欺欺人。
翻开书本时常默默记住,关上门后有足够的老师教导我。
大节的艰难和危险在关键时刻显露,真心的追求在梦中也能知晓。
唐虞的理想就在眼前,人生的岁月还未算太迟。
注释:
- 老学庵:指作者的书斋,象征着求学和修身的地方。
- 秋毫:形容极小的事物,通常用来比喻微小的错误或谎言。
- 开编:翻开书本。
- 默识:默默地记住。
- 大节:重大原则或道德准则。
- 唐虞:指古代贤明的帝王,寓意理想和治国之道。
- 元在眼:理想和目标就在眼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和爱国志士。陆游一生创作了大量诗词,风格多样,尤其以爱国诗篇著称,常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陆游晚年,反映了他对学问的追求和对理想的坚持。尽管身处乱世,陆游依然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表达了对未来的信心。
诗歌鉴赏:
《老学庵》一诗,展现了陆游对学习的执着以及对理想的追求。诗的开头以“老学庵茅底”引入,便让人感受到一种朴实的书香气息。陆游以“秋毫敢自欺”强调诚实的重要性,表现了他对真理的尊重与追求。接着,他提到“开编常默识”,说明在学习过程中,他保持了谦逊和静心的态度,表明了通过不断学习获得知识的决心。
在诗的后半部分,陆游提到“大节艰危见”,让人感受到在关键时刻,真正的道德和信念会显露出其坚韧和珍贵。最后一句“唐虞元在眼,生世未为迟”则充满了希望,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和追求。整体而言,诗歌不仅体现了陆游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他对社会和国家未来的思考,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和启发性。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老学庵茅底”:身在老学庵的茅草屋下,渗透着一种宁静的学习氛围。
- “秋毫敢自欺”:即使是微小的事情也不敢欺骗自己,表明了作者对诚实和真实的执着。
- “开编常默识”:在翻开书本时,常常默默地学习和记忆,体现了作者的勤奋好学。
- “闭户有余师”:关上门后,心中有丰富的知识和老师的教诲,说明内心的充实。
- “大节艰危见”:在重大原则和困难面前,才能显示出真正的品质。
- “真心梦寐知”:真心所追求的东西,甚至在梦中也能领悟。
- “唐虞元在眼”:理想的治国之道在眼前,寓意着追求理想并未太迟。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和对仗等修辞手法,如“秋毫敢自欺”与“闭户有余师”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表达的力量。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陆游对学问的追求、对诚实的重视以及对理想的坚定信念,反映了他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老学庵:象征求知的环境。
- 秋毫:比喻微小的事物,象征着诚实。
- 唐虞:代表理想和理想治国的典范,寓意追求理想的信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老学庵”象征什么?
- A. 一种生活方式
- B. 求知的环境
- C. 个人情感
- D. 传统文化
-
“秋毫敢自欺”中的“秋毫”指代什么?
- A. 大事
- B. 微小的事物
- C. 个人理想
- D. 生活琐事
-
本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 A. 生活的无奈
- B. 对未来的信心
- C. 个人的失败
- D. 对爱情的追求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陆游与杜甫的诗作品常常表现出对社会的关心和对理想的追求。陆游更多地表现出对个人理想的坚持,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命运。两者的作品虽风格不同,但都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对时代的思考。
参考资料:
- 《陆游集》
- 《宋代诗人群像》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