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七日,明思文皇帝殉国忌辰也。读》
时间: 2025-01-14 10:34: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八月二十七日,明思文皇帝殉国忌辰也。读 柳亚子 〔近代〕
纸新诗涕泪涟,桥山弓剑至今传。魂归沧海怜精卫,人向空山拜杜鹃。坏土难埋龙凤骨,冬青体问犬羊年。尼山笔削分明在,谁识春秋内外编?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明思文皇帝殉国的深切哀悼和对历史的感慨。诗中,“纸新诗涕泪涟”意味着作者在写这首新诗时泪流满面;“桥山弓剑至今传”指的是明思文皇帝的英勇事迹至今流传;“魂归沧海怜精卫”用精卫填海的典故比喻皇帝的英魂不灭;“人向空山拜杜鹃”则表达了人们对皇帝的怀念之情;“坏土难埋龙凤骨”比喻皇帝的遗骨如同龙凤般尊贵,不会被泥土所埋没;“冬青体问犬羊年”中的“冬青体”可能指某种文体,而“犬羊年”则可能是对某个历史时期的隐喻;“尼山笔削分明在,谁识春秋内外编?”则是在问,历史的真相和编纂是否能被后人所理解。
注释
- 桥山弓剑:指明思文皇帝的遗物和英勇事迹。
- 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因填海而著名,此处比喻皇帝的英魂。
- 杜鹃:古代传说中的鸟,常用来象征哀思。
- 龙凤骨:比喻皇帝的遗骨尊贵。
- 冬青体:可能指某种文体或书写方式。
- 犬羊年:可能是对某个历史时期的隐喻。
- 尼山笔削:指孔子修订《春秋》,此处比喻历史的编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柳亚子(1887-1958),近代著名诗人、政治家,其诗作多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为了纪念明思文皇帝的殉国忌辰而作,表达了对皇帝的哀悼和对历史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明思文皇帝殉国的纪念,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英雄的崇敬。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如“精卫填海”和“杜鹃啼血”,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和文化内涵。同时,诗中的“龙凤骨”和“尼山笔削”等词句,也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真相的追求和对英雄不朽的信念。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是一首具有强烈历史感和文化底蕴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纸新诗涕泪涟:作者在写这首新诗时泪流满面,表达了对明思文皇帝的深切哀悼。
- 桥山弓剑至今传:明思文皇帝的英勇事迹至今流传,体现了英雄的不朽。
- 魂归沧海怜精卫:用精卫填海的典故比喻皇帝的英魂不灭,表达了对其英勇精神的崇敬。
- 人向空山拜杜鹃:人们向空山拜杜鹃,表达了对皇帝的怀念之情。
- 坏土难埋龙凤骨:皇帝的遗骨如同龙凤般尊贵,不会被泥土所埋没,体现了对其尊贵的赞美。
- 冬青体问犬羊年:可能指某种文体或书写方式,以及对某个历史时期的隐喻。
- 尼山笔削分明在,谁识春秋内外编?:历史的真相和编纂是否能被后人所理解,体现了对历史真相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魂归沧海怜精卫”中的精卫填海,比喻皇帝的英魂不灭。
- 拟人:如“人向空山拜杜鹃”中的杜鹃,拟人化为哀思的象征。
- 对仗:如“坏土难埋龙凤骨”中的“坏土”与“龙凤骨”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明思文皇帝殉国的纪念,表达了对英雄的崇敬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对历史真相的追求和对英雄不朽的信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精卫:象征不屈不挠的精神。
- 杜鹃:象征哀思和怀念。
- 龙凤骨:象征尊贵和不朽。
- 尼山笔削:象征历史的编纂和真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魂归沧海怜精卫”中的“精卫”象征什么? A. 不屈不挠的精神 B. 哀思和怀念 C. 尊贵和不朽 D. 历史的编纂和真相
-
诗中“人向空山拜杜鹃”中的“杜鹃”象征什么? A. 不屈不挠的精神 B. 哀思和怀念 C. 尊贵和不朽 D. 历史的编纂和真相
-
诗中“坏土难埋龙凤骨”中的“龙凤骨”象征什么? A. 不屈不挠的精神 B. 哀思和怀念 C. 尊贵和不朽 D. 历史的编纂和真相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通过对英雄的怀念,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情感。
诗词对比:
- 柳亚子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但柳亚子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英雄的崇敬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柳亚子诗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中国历史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