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池南池北乱蛙声,不问官私处处鸣。昨夜一犁新雨足,无烦科斗更滋生。
白话文翻译:
池塘的南边和北边,到处都是青蛙的叫声,不管是官家的还是私人的地方,它们都在鸣叫。昨晚下了一场充足的新雨,使得土地湿润,无需再有蝌蚪的滋生。
注释:
字词注释:
- 乱蛙声:指青蛙的叫声杂乱无章。
- 不问官私:不管是官方的还是私人的地方。
- 一犁新雨:形容雨量充足,足以滋润土地。
- 无烦科斗:不需要蝌蚪的滋生。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描绘自然景象和青蛙的叫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廌(生卒年不详),字端叔,宋代诗人。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闲适之情。这首诗是和李端叔大夫从参寥子游许昌西湖时所作,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作者与友人游览许昌西湖时所作,通过描绘雨后的青蛙叫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谐之美的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雨后池塘边青蛙的叫声,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和谐。诗中“池南池北乱蛙声”一句,以“乱”字形容蛙声,生动地表现了青蛙叫声的杂乱无章,却又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不问官私处处鸣”进一步强调了青蛙叫声的无处不在,不分场合,体现了自然界的普遍性和平等性。最后两句“昨夜一犁新雨足,无烦科斗更滋生”,则通过雨后的景象,表达了自然界的充足和无需人为干预的和谐状态。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自然和谐之美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池南池北乱蛙声”,通过“乱”字形容蛙声,生动地表现了青蛙叫声的杂乱无章,却又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 第二句“不问官私处处鸣”,强调了青蛙叫声的无处不在,不分场合,体现了自然界的普遍性和平等性。
- 第三句“昨夜一犁新雨足”,通过“一犁新雨”形容雨量充足,足以滋润土地。
- 第四句“无烦科斗更滋生”,表达了自然界的充足和无需人为干预的和谐状态。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一犁新雨”比喻雨量充足,形象生动。
- 拟人:通过“不问官私处处鸣”赋予青蛙叫声以人的行为特征,增强了诗意。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自然和谐之美。通过对雨后青蛙叫声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生机与和谐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乱蛙声:青蛙的叫声,象征着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 一犁新雨:充足的雨水,象征着自然的滋养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乱蛙声”指的是什么? A. 青蛙的叫声 B. 鸟的叫声 C. 风的呼啸声 答案:A
-
“不问官私处处鸣”表达了什么意思? A. 青蛙叫声无处不在 B. 青蛙叫声只在官方地方 C. 青蛙叫声只在私人地方 答案:A
-
“昨夜一犁新雨足”中的“一犁新雨”是什么意思? A. 雨量很少 B. 雨量充足 C. 雨量适中 答案:B
-
“无烦科斗更滋生”表达了什么意思? A. 需要蝌蚪的滋生 B. 不需要蝌蚪的滋生 C. 蝌蚪已经很多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然和谐之美的感受。
- 王维《鸟鸣涧》:通过描绘山涧中的鸟鸣,表达了宁静和谐的自然意境。
诗词对比:
- 李廌的《和和李端叔大夫从参寥子游许昌西湖十绝》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都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然和谐之美的感受,但李廌的诗更注重自然界的声音和生机,而苏轼的诗则更注重自然界的景色和氛围。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李廌的诗歌,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歌的详细鉴赏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