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伐驱千骑,遥闻几战场。
青年多侠气,白骨半他乡。
塞雁悲秋老,闺人哭夜长。
招魂渺何处,天外月茫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南方征伐的场景,千骑奔赴战场,远远听闻几场战斗的消息。年轻人充满侠义之气,战死的白骨半数埋藏在他乡。塞外的雁在秋天悲鸣,闺中人对离去的爱人哭泣不已。招魂的呼唤不知道何处,天边的月亮显得茫然无际。
注释
- 南伐:指向南方出征,历史上常指明代的南征行动。
- 千骑:形容骑兵众多。
- 侠气:指年轻人勇敢、仗义的气概。
- 白骨:指战死的士兵,象征战争的惨烈。
- 他乡:远离故乡的地方。
- 塞雁:指在边塞飞翔的雁,象征离别与忧伤。
- 闺人:指留在闺房的女人,通常指妻子或情人。
- 招魂:指对死者灵魂的呼唤,表现对逝者的怀念与悲伤。
- 茫茫:形容视野辽阔而模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谢榛(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精于诗文,作品常表现出对社会时局的关切与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谢榛的诗风清新而富有情感,常运用自然景物表现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动荡的历史时期,南方战事频繁,诗人通过对战争的描绘,反映了对年轻人英勇无畏的赞美和对战争带来的悲剧的深切思考。
诗歌鉴赏
《南伐》是一首充满豪情的古诗,诗中通过生动的画面描绘了南方征战的激烈场景,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深刻感受和对年轻生命的惋惜。开头两句“南伐驱千骑,遥闻几战场”,以壮阔的气势展现出征战的宏大场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着“青年多侠气,白骨半他乡”则转向对士兵生命的深切关怀,年轻的侠士往往在战场上英勇奋战,却也不可避免地成为白骨,埋葬在异乡。
“塞雁悲秋老,闺人哭夜长”中,诗人通过秋天的雁和闺房中的泪水,进一步深化了战争带来的悲伤,表现了离别与思念的痛苦。结尾的“招魂渺何处,天外月茫茫”更是将这种悲痛推向高潮,表达了对逝去生命的惋惜与无奈,令人感到一种苍凉的悲壮。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极具情感的意象,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与对生命的珍视,体现了诗人对社会时局的深刻思考与对人类命运的关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伐驱千骑:描绘了南方出征的场景,骑兵众多,气氛紧张。
- 遥闻几战场:远方传来的战斗消息,暗示战争的频繁与残酷。
- 青年多侠气:赞美年轻人勇敢无畏,充满侠义担当。
- 白骨半他乡:战斗造成的死亡,暗示士兵的悲惨命运。
- 塞雁悲秋老:用塞外的雁悲鸣来象征离别与忧伤,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 闺人哭夜长:表现留守在家的女人因思念而哭泣,突显对亲人的牵挂。
- 招魂渺何处:对逝去灵魂的呼唤,表达对生命的追思。
- 天外月茫茫:最后的意象,象征着孤独与无尽的思念。
修辞手法:本诗运用了对比、象征与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展示了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情感。比如“塞雁悲秋老”用拟人化的手法,使得自然景物承载了人类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战争的描绘和对生命的反思,表达了对年轻生命的珍惜与对战争的无奈,传达了深切的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千骑:象征着力量与勇气,同时也暗示着战争的规模。
- 白骨:战争的牺牲,揭示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塞雁:象征离别与哀伤,增添了诗的感伤气氛。
- 闺人:代表着家庭与爱情,表现对战争带来的分离之痛。
- 月:象征思念与孤独,给人一种渺远的感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南伐驱千骑”中的“千骑”指的是什么?
- A. 骑兵众多
- B. 车队
- C. 步兵
- D. 商队
-
诗中提到的“闺人”主要指什么?
- A. 战士
- B. 妇女
- C. 孩子
- D. 朋友
-
“招魂渺何处”中“招魂”表示什么?
- A. 召唤灵魂
- B. 召唤朋友
- C. 召唤士兵
- D. 召唤敌人
答案
- A. 骑兵众多
- B. 妇女
- A. 召唤灵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象与人间情感的结合,但更侧重于描写美丽的景色与离愁。
- 《夜泊牛渚怀古》:同样有对历史的思考,但更侧重于对英雄人物的追忆与历史的感叹。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