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东园闲白日,庭户绝经过。
落叶听无尽,秋风来更多。
忽闻诛寇盗,莫厌事兵戈。
卖剑今谁是,愁云渺大河。
白话文翻译:
在东园里,阳光明媚而悠闲,庭院里没有人经过。落叶在耳边沙沙作响,秋风吹来更多的落叶。忽然听到剿匪的消息,不要厌倦这纷乱的战争。如今卖剑的人又是谁呢?愁苦的乌云笼罩着辽阔的大河。
注释:
- 东园:指东边的园子,象征宁静和闲适。
- 绝经过:没有人经过,形容环境的清幽。
- 落叶听无尽:落叶声不绝于耳,暗示秋天的萧瑟。
- 诛寇盗:剿灭盗贼,指战争的消息。
- 兵戈:指战争,战斗的武器。
- 卖剑:指出卖武器的人,可能暗示战乱中的人们生计问题。
- 愁云渺大河:愁苦的心情如云雾般笼罩着大河,象征忧虑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谢榛,明代诗人,字景洲,号兰亭,生于江西,擅长诗词和散文。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国家战乱频繁,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内心的忧虑,反映了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秋庭》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通过描绘秋日的庭院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敏感和对平静生活的渴望。开篇以“东园闲白日”引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闲的氛围,这与后面的战争主题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焦虑。
“落叶听无尽,秋风来更多”两句,描绘了秋天萧瑟的景象,落叶的声音无尽无休,仿佛在映衬着诗人的愁苦心情。秋风的吹来不仅带走了树叶,也带走了诗人心中的平静,传递出一种无奈与忧愁。
“忽闻诛寇盗,莫厌事兵戈”,突显了诗人对战争的反感。尽管身处宁静的环境,但内心却时时被外界的动荡所打扰,显示出对国家动乱的深切关注和对战乱生活的厌倦。
最后两句“卖剑今谁是,愁云渺大河”更是将诗人的内心世界推向高潮。卖剑的隐喻不仅指代那些为了生存而参与战争的人,更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与人心的无奈。愁云笼罩着大河,象征着国家的沧桑与个人的无力,令人不禁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东园闲白日”:诗人置身于东园,感受宁静的阳光,表现出一种悠闲的生活态度。
- “庭户绝经过”:庭院中没有人经过,突显出一种孤独和冷清。
- “落叶听无尽”:耳边响起的落叶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秋天的萧瑟。
- “秋风来更多”:秋风的到来带来了更多的落叶,暗示着生活的变迁与无常。
- “忽闻诛寇盗”:突然听到剿匪的消息,打破了宁静,反映出外界的动荡。
- “莫厌事兵戈”:提醒自己不要厌倦战争,传达出一种无奈的态度。
- “卖剑今谁是”:探讨当前社会中参与战争的人,反映出对战争的深思。
- “愁云渺大河”:愁苦的情感如云雾般笼罩着辽阔的大河,寓意着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
-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将宁静的东园与动荡的战争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内心的矛盾。
- 意象:落叶、秋风、兵戈、愁云等意象交织,营造出深沉的情感氛围。
- 拟人:将秋风和落叶拟人化,使情感更加生动。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秋天的宁静与内心的愁苦,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以及对战争的无奈和厌倦,反映了动乱时代人们的共同心声。
意象分析:
- 东园:象征宁静与安逸。
- 落叶:象征时光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秋风:象征变化与无常。
- 兵戈:象征战争与动荡。
- 愁云:象征诗人的忧虑与无奈。
- 大河:象征国家的命运与历史的沧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东园”象征什么?
- A. 战争
- B. 宁静
- C. 动荡
- D. 忧愁
-
“落叶听无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
- C. 忘却
- D. 愤怒
-
“卖剑今谁是”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的什么看法?
- A. 支持
- B. 无奈
- C. 欢喜
- D. 漠然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春望》(杜甫):同样表现了战争带来的忧虑与对国家的关切,但更强调了身处乱世的无奈与悲痛。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则通过草的生长与凋零,表达了时间与生命的无常,与《秋庭》有相似的感慨。
解读:这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但各自的侧重点不同,体现了不同的历史背景与个人体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谢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