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七国纵横事可明,苏张得路信非平。当初天下如何尔,市井之人为正卿。
白话文翻译:
战国七雄的纷争历史清晰可见,苏秦和张仪的权谋之路确实不平坦。回想当初天下局势如何,竟然是市井之辈成为了高官。
注释:
字词注释:
- 七国:指战国时期的七个主要国家,即秦、楚、齐、燕、韩、赵、魏。
- 纵横:指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如苏秦、张仪等,他们主张合纵连横的外交策略。
- 苏张:苏秦和张仪,战国时期的著名纵横家。
- 得路:指获得权势和地位。
- 信非平:确实不平坦,指他们的成功之路充满艰辛。
- 市井之人:指普通百姓,这里特指出身低微的人。
- 正卿:古代高级官职,这里指高官。
典故解析:
- 苏秦和张仪的故事:苏秦主张合纵,联合六国对抗秦国;张仪主张连横,帮助秦国分化六国。他们的外交策略对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伊川,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哲理和人生感悟,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通过对战国历史的回顾,反映了作者对权谋和世态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社会相对稳定,但作者通过对战国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权谋和世态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出身低微者能够成为高官的社会现象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战国七雄纷争历史的回顾,展现了苏秦和张仪等纵横家的权谋之路。诗中“七国纵横事可明”一句,简洁明了地概括了战国时期的复杂局势。“苏张得路信非平”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些权谋家成功之路的艰辛。最后两句“当初天下如何尔,市井之人为正卿”,则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感慨,即出身低微的人也能成为高官,反映了作者对社会变迁和人才选拔的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邵雍诗歌的哲理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七国纵横事可明”:这句诗概括了战国时期的复杂局势,七国之间的纷争和合纵连横的策略清晰可见。
- “苏张得路信非平”:这句诗强调了苏秦和张仪等纵横家成功之路的艰辛,他们的权谋之路确实不平坦。
- “当初天下如何尔”:这句诗回顾了过去的天下局势,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
- “市井之人为正卿”: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感慨,即出身低微的人也能成为高官,反映了作者对社会变迁和人才选拔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苏张得路信非平”使用了比喻手法,将苏秦和张仪的成功之路比作不平坦的道路,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七国纵横事可明”与“市井之人为正卿”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战国历史的回顾,表达了作者对权谋和世态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出身低微者能够成为高官的社会现象的感慨。整首诗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社会变迁的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七国:象征战国时期的复杂局势。
- 苏张:象征权谋和智慧。
- 市井之人:象征出身低微的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七国”指的是哪七个国家? A. 秦、楚、齐、燕、韩、赵、魏 B. 秦、楚、齐、燕、韩、赵、魏、宋 C. 秦、楚、齐、燕、韩、赵、魏、齐 D. 秦、楚、齐、燕、韩、赵、魏、齐、宋
-
诗中提到的“苏张”指的是哪两位历史人物? A. 苏秦和张仪 B. 苏武和张良 C. 苏洵和张载 D. 苏辙和张九龄
-
诗中“市井之人为正卿”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慨? A. 对权谋的赞赏 B. 对社会变迁的思考 C. 对历史的回顾 D. 对智慧的赞美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过秦论》(贾谊):通过对秦国兴衰的分析,探讨了权谋和治国之道。
- 《战国策》:记录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言论和策略,与邵雍的这首诗有相似的历史背景。
诗词对比:
- 《七国》与《过秦论》:两者都涉及战国历史,但《七国》更侧重于对权谋和世态的思考,而《过秦论》则更侧重于对秦国兴衰的分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邵雍集》:收录了邵雍的诗歌和散文,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文学成就。
- 《战国策》:了解战国时期的纵横家言论和策略,有助于深入理解《七国》这首诗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