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古堂诗》
时间: 2025-01-01 12:00: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群儿只解祠金玉,百岁作痴空润屋。君家胜味渠不知,掉头归来北窗读。插架整整三万笺,谁何有书真不然。是中文字到蝌蚪,补亡应得内庚篇。异锦千囊更妙限,中有玉奁藏小草。不烦脱帽苦挥毫,漫说惊蛇杂飞岛。摩挲鼎彝自笑语,碧晕堆花久瘞土。悬知百好堕儿戏,此物一出吞万古。客来错恶初不解,把玩殷勤定为怪。我知此老极不浅,规模正欲超三代。
白话文翻译
小孩们只懂得祠堂里的金银宝物,百岁的人也只是痴迷于装饰的空房子。你家美味的食物,他们却毫不在意,转身回去在北窗下读书。书架上整齐地放着三万张书信,谁又知道书中所言是否真实?汉字如同蝌蚪一般,补充缺失的却应当得到内庚的篇章。千囊中的异彩更为珍贵,里面藏着玉匣中的小草。无需脱帽费力挥毫,漫谈惊蛇与飞岛的事情。轻抚鼎彝自己笑着说话,碧绿的花朵已久埋土中。悬知百般美好不过是小儿戏,这件事一出便吞噬万古。客人来访时初不理解,细细把玩却定会感到奇怪。我知道这位老人并不简单,他的规模正想超越三代。
注释
- 祠金玉:指祠堂内的金银宝物,象征财富与名望。
- 百岁作痴:形容年纪大的人仍沉迷于表象。
- 掉头归来:转身回去,强调读书的重要性。
- 三万笺:形容书信数量多,意在强调知识的积累。
- 蝌蚪:比喻汉字的形状,表示汉字的复杂性。
- 异锦千囊:指色彩斑斓的包囊,隐喻珍贵的知识或文化。
- 摩挲鼎彝:轻轻触摸古代器物,表达对传统文化的亲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可,生活在宋代,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诗人。他的诗作常常结合个人生活体验与对自然的感悟,展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与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祠古堂诗》创作于社会风气日益重视文化和知识的时期,作者通过对古物的描摹,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崇敬与思考,同时对物质的追求提出了质疑。
诗歌鉴赏
《祠古堂诗》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文化内涵的作品。诗中通过“祠金玉”的描写,揭示了人们对物质财富的追逐与迷恋,表现出对生活本质的深思。诗人以“百岁作痴”的形象,暗示纵然年岁已高,依然沉迷于外表的虚荣,而忽视了真正的知识与文化的积累。
接下来,诗人自豪地提到自己家中有三万张书信,显示出对知识的渴望与重视。这种对书本的热爱与追求,体现了作者对文化的尊重和对传统的传承。诗中提到的“蝌蚪”与“内庚篇”,则是对汉字和经典文化的深刻理解,展示了文字的复杂性和文化的深邃。
在后半部分,诗人将自己与古物相联系,轻抚着古代器物,表达了对历史的亲近感与自豪感,强调了文化的传承与积淀。最后一句“规模正欲超三代”,则预示了他对未来文化传承的期待与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群儿只解祠金玉:小孩子们只懂得祠堂里的金银宝物,象征着对物质的追求。
- 百岁作痴空润屋:即使活了一百岁的人,仍然痴迷于华丽的外表,失去内心的真实。
- 君家胜味渠不知:暗示即使家中美味,别人却并不在意,强调知识的价值更为重要。
- 掉头归来北窗读:诗人回归读书,表明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汉字如蝌蚪”,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汉字的复杂与多变。
- 对仗:在诗中,多个句子呈现出对称的结构,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如“摩挲鼎彝自笑语”,赋予物体以人的情感,表现对文化的亲切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物质与精神、外表与内涵的对比,探索了真正的价值在于知识与文化的积累,而非外在的财富与装饰,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传承的期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祠堂:象征传统与历史。
- 金玉:代表财富与虚荣。
- 书信:象征知识的传承与积累。
- 古器:代表文化的根基与自豪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祠金玉”象征什么? A. 物质财富 B. 知识 C. 自然景观
-
“掉头归来北窗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A. 对财富的追求 B. 对读书的热爱 C. 对朋友的思念
-
诗中“蝌蚪”比喻什么? A. 书信 B. 汉字 C. 文化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祠古堂诗》都表现了对人生思考的深邃,但《静夜思》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流露,而《祠古堂诗》则强调文化传承与价值观的反思。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
- 《古典诗词的意象与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