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汪圣锡侍郎帅福唐》
时间: 2025-01-06 09:20: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承明才入又南州,重见旌旗照柁楼。
道义平生无捷径,风波随处有虚舟。
如公未可违文石,稽古何妨欠碧油。
我亦登门烦著录,此行无力为王留。
白话文翻译:
承明大人刚刚抵达南州,重见那旌旗在船头闪耀。
一生行走于道义之间,并无便捷之路可走,
在风波之中处处都有空舟随行。
如同您这样的公者,不应违背古人的文采,
探究历史又何妨缺少书香气。
我也登门拜访,烦请留下您的著作,
此行我无力为王者留名。
注释:
- 承明:指某个官职或名号,特指诗中所提到的汪圣锡。
- 旌旗:战斗时的标志,象征身份和地位。
- 柁楼:船上的舵楼,指船的驾驶室。
- 道义:道德和义务,诗人强调行事应遵循的原则。
- 虚舟:空船,象征着无所依靠或失去方向的状态。
- 文石:指古文或古籍,强调对古代文化的尊重。
- 碧油:指文人墨客的文采,诗中提到的“欠碧油”指缺少文化气息。
- 烦著录:请求留下作品的意思。
- 王留:指为王者留下名声或作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澹然,浙江人,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追求真情实感。他在诗、词、文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同时也是一位积极参与政治的官员。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范成大送别汪圣锡侍郎时,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道义的思考。在南宋时期,随着社会动荡和政治腐败,范成大所表达的对道义的坚守与追求,反映了他对社会现状的思考与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虽然篇幅不长,但字里行间透出深厚的情感和对道义的思索。首先,诗人以“承明才入又南州”开篇,直接点明对象,表达了对汪圣锡升迁的祝贺。然而,随即转入对人生道路的感慨,指出道义无捷径,人生如行舟,风波随处可见,隐喻人生的不易与艰辛。这种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使得诗的情感层次丰富。
接下来的“如公未可违文石”,则表明诗人对汪圣锡的期望,希望他能铭记古人留下的智慧与教诲。诗人重视文化传承,认为在面对人生风波时,文采与道义是支撑我们前行的力量。最后,诗人自己也提到“此行无力为王留”,表达了自己的无奈与谦逊,既是对友人的祝福,也是自我反省的心声。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范成大的高尚情操和深邃的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承明才入又南州:承明大人刚刚来到南州,表明对友人的祝贺。
- 重见旌旗照柁楼:再次看到旌旗在船头耀眼,象征着权力和地位。
- 道义平生无捷径:人生行走在道义上,没有捷径可走,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
- 风波随处有虚舟:人生的旅途中充满波折,常常感到迷茫。
- 如公未可违文石:希望友人不违背古人的智慧和教诲。
- 稽古何妨欠碧油:探讨历史文化,虽说缺少文采,但仍值得追求。
- 我亦登门烦著录:自己也前来拜访,希望能留下一些作品。
- 此行无力为王留:感慨自己的能力不足以为王者留下名声。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常有对仗工整的句子,如“承明才入又南州,重见旌旗照柁楼”。
- 比喻:用“虚舟”比喻人生的无奈与迷茫。
- 排比:句子结构相似,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气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道义的追求与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文化传承的尊重。诗人通过对友人的鼓励与期待,反映出他对社会责任和个人道德的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旌旗:象征权力与荣耀,体现出对友人地位的认可。
- 虚舟:象征人生的无常与迷失,反映出诗人的思考。
- 文石:象征文化与知识,强调文人应有的责任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承明才入又南州”中的“承明”指的是谁?
- A. 范成大
- B. 汪圣锡
- C. 南州的官员
- D. 诗人
-
“风波随处有虚舟”中,虚舟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 A. 权力
- B. 迷茫
- C. 富裕
- D. 成功
-
诗中提到的“文石”代表什么?
- A. 书籍
- B. 文化和知识
- C. 权力
- D. 诗歌
答案:
- B. 汪圣锡
- B. 迷茫
- B. 文化和知识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李白》(王之涣)
- 《赠友人》(王维)
诗词对比:
- 范成大《送汪圣锡侍郎帅福唐》与王维《送友人》: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与道义的思考,但范成大更强调道义的艰难与文化的传承,而王维则侧重于友谊的珍贵与人生的短暂。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