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县何子方使君同年园池》
时间: 2025-01-07 22:31: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桤塍芋垄意中行,浩荡薰风不计程。
雨脚背人归玉垒,江声随马入青城。
五桥今日新知路,千佛当年旧缀名。
水竹光中同一笔,丐君荷露濯尘缨。
白话文翻译:
在桤树和芋头垄之间漫步,心中畅快无比,随风而行不计较路程。
雨点轻轻落下,人们正背着行李回到玉垒山,江水的声音随着马蹄声一同进入青城。
今天五桥的新路让我结识了朋友,千佛寺的旧名让我想起往昔。
水中的竹影在阳光下如同一笔,似乎在为我洗去尘世的烦恼。
注释:
- 桤塍:指有桤树生长的田埂。
- 芋垄:种植芋头的垄。
- 浩荡:形容风势强劲,气势宏大。
- 雨脚:雨点落下的声音,形象化的说法。
- 背人:指人们背负行李。
- 玉垒:指玉垒山,可能为地名。
- 江声:江水流动的声音。
- 五桥:指某个地方的五座桥,可能是重要的交通要道。
- 千佛:指千佛寺,古代著名的佛教寺庙。
- 水竹:水边的竹子,常用来形容自然环境。
典故解析:
- 千佛寺:历史上有多座千佛寺,通常是佛教信仰的中心,象征着文化传承和历史的积淀。
- 玉垒山:在古诗中常作为美丽的自然景观出现,象征着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敬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君复,号石湖,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书法家。他的诗词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作品中常融入个人感受与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诗人在青城山的游历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人生的哲理,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过往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游历青城时的所见所感。首联描绘了田园风光,桤树与芋头的交错景象,传达出一种悠闲自得的心境。接下来的两句通过雨声和江水声的交织,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自然氛围,暗示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联系。诗中提到的“五桥”和“千佛”,不仅是地理特征的描写,更承载着历史的回忆与人际的温暖。末联则以“水竹”意象结束,表达诗人对清新脱俗境界的追求,展现出对友人和自然的向往与珍视。整体而言,整首诗字句流畅,意境深远,既有自然美的描写,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范成大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桤塍芋垄意中行:描绘诗人于田埂与芋头垄间漫步,象征着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
- 浩荡薰风不计程:形容自然风的吹拂,诗人不在乎行程的遥远,体现出一种洒脱的态度。
- 雨脚背人归玉垒:雨点轻轻落下,暗示人们在雨中归家,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 江声随马入青城:江水的声响伴随着马蹄声,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
- 五桥今日新知路:诗人在新路上结识新朋友,象征着新的人际关系和生活的变化。
- 千佛当年旧缀名:提及千佛寺的历史,表达对过去的怀念与尊重。
- 水竹光中同一笔:水面上的竹影在阳光下映照,如同一笔书写,传达出平静与和谐。
- 丐君荷露濯尘缨:以“丐君”直呼朋友,表明彼此的亲密与对自然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水竹光中同一笔”将水竹的影子比作书法的笔触,增添了意象的美感。
- 拟人:如“江声随马入青城”,赋予江水以声音,使自然更具生命力。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与对人生经历的反思,传达出一种对友谊的珍视与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和内心的宁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桤树与芋头:象征乡土情怀和自然的生机。
- 雨脚与江声:传达自然的韵律与和谐,体现生活的琐碎与美好。
- 五桥与千佛寺:代表人际关系与历史的交融,构建了诗人的情感世界。
- 水竹:象征清新与脱俗,表明诗人对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千佛”指的是哪种类型的地方? A. 餐馆
B. 佛教寺庙
C. 学校
D. 公园 -
填空题:诗中“桤塍芋垄意中行”表达了诗人对_____的向往。
-
判断题:诗中的“江声随马入青城”表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对/错)
答案:
- B
- 自然
-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