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庭际何所有,有萱复有芋。自闻秋雨声,不种芭蕉树。
白话文翻译:
庭院里有什么呢?有萱草还有芋头。自从听到秋雨的声音,就不再种植芭蕉树。
注释:
- 萱:萱草,一种草本植物,古人常用来比喻母亲。
- 芋:芋头,一种植物的块茎,可食用。
- 芭蕉树:一种热带植物,叶子宽大,常用来比喻忧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边贡(1476-1532),明代文学家,字廷实,号华泉,山东济南人。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典雅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这首诗可能是在秋雨时节,作者在庭院中感受到的自然景象,通过对比萱草、芋头和芭蕉树,表达了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秋雨时节,作者在庭院中感受到的自然景象,通过对比萱草、芋头和芭蕉树,表达了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淡泊态度。诗中的“萱”和“芋”代表了平凡而朴实的生活,而“芭蕉树”则象征着忧愁和烦恼。作者选择不种芭蕉树,反映了他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纷扰世界的超然态度。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体现了明代文人追求自然和谐的生活理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庭际何所有”:这句设问,引出下文庭院中的景象。
- “有萱复有芋”:具体描绘庭院中的植物,萱草和芋头,象征着平凡而朴实的生活。
- “自闻秋雨声”:通过秋雨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 “不种芭蕉树”:表达作者的选择,不种植芭蕉树,意味着拒绝忧愁和烦恼,追求简单的生活。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萱”和“芋”与“芭蕉树”的对比,突出作者的生活态度。
- 象征:芭蕉树象征忧愁,不种芭蕉树象征拒绝烦恼。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追求简单自然的生活,拒绝纷扰和忧愁。通过对比庭院中的植物,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纷扰世界的超然态度。
意象分析:
- 萱草:象征母亲,代表温暖和关怀。
- 芋头:象征朴实和简单的生活。
- 芭蕉树:象征忧愁和烦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萱”和“芋”分别象征什么? A. 忧愁和烦恼 B. 温暖和关怀 C. 朴实和简单的生活 D. 母亲和食物
-
作者为什么“不种芭蕉树”? A. 因为芭蕉树需要太多照顾 B. 因为芭蕉树象征忧愁 C. 因为芭蕉树不适合种植 D. 因为芭蕉树太昂贵
答案: 1. C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边贡的其他诗作,如《秋日即事》等,了解其清新自然的诗风。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是写秋天的景色,王维的诗更加注重意境的营造和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歌选》
- 《边贡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