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薄暮歌钟宴平乐,黎明车骑过宜春。身长六尺饥将死,唯是平原厌次人。
白话文翻译: 傍晚时分,在平乐宫中举行宴会,歌声和钟声交织。黎明时分,车马疾驰经过宜春宫。虽然身高六尺,却因饥饿即将死去,只有平原厌次的人才能理解这种境遇。
注释:
- 薄暮:傍晚时分。
- 歌钟:古代的一种乐器,这里指歌声和钟声。
- 平乐:指平乐宫,古代宫殿名。
- 黎明:清晨时分。
- 车骑:指车马。
- 宜春:指宜春宫,古代宫殿名。
- 六尺:古代的身高单位,约等于现在的1.8米。
- 厌次:地名,位于今山东省。
典故解析:
- 平乐宫、宜春宫:均为汉代宫殿名,这里用以指代宫廷生活。
- 平原厌次:指平原郡厌次县,这里用以指代作者的故乡或身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祁(998-1061),字子京,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与兄宋庠并称“二宋”。他的诗风清新,多写个人感慨和时事。此诗可能反映了作者对自身境遇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作者晚年,当时他可能因政治失意或生活困顿,感到身心疲惫,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宫廷生活的回忆和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宫廷生活的繁华与个人的困顿,表达了作者对自身境遇的深刻感慨。首句描绘了宫廷宴会的盛况,歌声和钟声交织,营造出一种热闹而奢华的氛围。次句则转向清晨的车马疾驰,暗示了宫廷生活的忙碌和紧张。后两句则陡然转折,描绘了作者自身的困顿和饥饿,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薄暮歌钟宴平乐:傍晚时分,在平乐宫中举行宴会,歌声和钟声交织,描绘了宫廷宴会的盛况。
- 黎明车骑过宜春:清晨时分,车马疾驰经过宜春宫,暗示了宫廷生活的忙碌和紧张。
- 身长六尺饥将死:作者自述身高六尺,却因饥饿即将死去,表达了自身的困顿和饥饿。
- 唯是平原厌次人:只有平原厌次的人才能理解这种境遇,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宫廷生活的繁华与个人的困顿进行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
- 象征:平乐宫、宜春宫象征宫廷生活,平原厌次象征故乡。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比宫廷生活的繁华与个人的困顿,表达了作者对自身境遇的深刻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
意象分析:
- 歌钟:象征宫廷生活的繁华。
- 车骑:象征宫廷生活的忙碌和紧张。
- 六尺:象征作者的身高和自尊。
- 平原厌次:象征故乡和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平乐”和“宜春”分别指什么? A. 宫殿名 B. 地名 C. 人名 D. 乐器名
-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宫廷生活的向往 B. 对故乡的思念 C. 对饥饿的恐惧 D. 对死亡的接受
-
诗中的“六尺”指的是什么? A. 作者的身高 B. 作者的年龄 C. 作者的体重 D. 作者的地位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表达了离别之情和对故乡的思念。
- 杜甫《春望》:通过对宫廷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别》与宋祁《偶作》:两者都表达了离别之情和对故乡的思念,但王维的诗更加含蓄,宋祁的诗更加直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宋祁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宋祁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及宋代文学的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