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丽 春日燕京所见》
时间: 2025-01-01 12:32: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多丽 春日燕京所见
屈大均 〔明代〕
正春晴,画鼓天街无数。玉河桥,杏花尽吐,八旗人至如雨。
更通城紫驼细犊,逐盘头蠕蠕公主。锦剪圆襟,珠围纤袖,汉娇蕃艳,对倾駧乳。
御渠畔暖风飘柳,一一作香絮。施貂帐,三弦四板,学唱金缕。
又三里,丰台芍药,玉鞭鞭马争去。插双双翠翎年少,并向啼莺最多处。
柘弹穿林,花毡铺地,垆头都解女真语。恨斜日上林烟瞑,苍翠欲迷路。
牛羊气吹满凤城,总作香土。
白话文翻译
春光明媚,天街上鼓声阵阵,热闹非凡。玉河桥边,杏花纷纷盛开,八旗士兵如雨般涌至。
城中传来细小的驼背,似乎在追逐那盘头的公主。身着华美锦缎,袖口镶嵌珠宝,汉家女子与胡人女子争艳,姿态妩媚。
在皇渠旁,温暖的春风吹拂着柳树,像香絮一般飘散。帐中传来三弦四板的乐声,学着唱那金缕曲。
又过了三里,丰台的芍药盛开,马儿争相奔跑,玉鞭轻舞。年轻的男女插着翠翎,聚集在啼莺声最热闹的地方。
在林间弹弦,花毡铺在地,酒家小姐们都能说流利的女真语。可恨的是,斜阳映照上林,烟雾迷漫,让人迷失方向。
牛羊的气息飘荡在凤城,宛如香土。
注释
- 玉河桥:指的是北京的著名桥梁,象征着春日的美景。
- 八旗:清代的军事组织,代表着满族的贵族。
- 紫驼:指的是紫色的骆驼,贵重的交通工具,暗示着身份的高贵。
- 香絮:比喻春风中飘散的花香,寓意春日的温暖与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屈大均,明代诗人,字元亨,号玉堂,晚号隐君。其诗风清新,注重描摹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作品多见于文人社交的场合。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春日,描绘了北京的春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人们的生活情趣。
诗歌鉴赏
《多丽 春日燕京所见》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繁华,诗中充满了对春日景色的细腻描写和对人们生活的生动描绘。诗人在开篇即以“正春晴”引入,营造出一种明亮、愉悦的春日氛围。接着,诗人通过对“玉河桥”“杏花”的描绘,展示了春天的美丽景象。特别是“八旗人至如雨”的描写,生动地表现出当时社会的热闹与人群的聚集。
在人物描写方面,诗中提到的“锦剪圆襟,珠围纤袖”的女子,构建了一个华丽而生动的画面。此处不仅描绘了女性的美丽,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尚与审美取向。随着诗篇的深入,诗人运用音乐元素,如“施貂帐,三弦四板”,进一步丰富了春日的气氛,展示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整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春日的美丽与生活的乐趣,同时也隐含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在结尾部分,诗人用“牛羊气吹满凤城,总作香土”的句子,转而表现一种对自然与社会的深厚情感,使得整首诗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美丽,更深刻地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春天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正春晴:描绘了春天明媚的天气,营造出一种愉悦的氛围。
- 画鼓天街无数:形容街上热闹的场景,似乎人们都在庆祝春天的到来。
- 玉河桥,杏花尽吐:玉河桥边的杏花盛开,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 八旗人至如雨:八旗士兵如同雨点般涌来,表现出人流的密集与热闹。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八旗人至如雨”,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人流的密集。
- 对仗:如“锦剪圆襟,珠围纤袖”,展现了诗人的修辞技巧和语言的美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杏花:象征春天的美丽与希望。
- 八旗:代表了当时的社会地位和身份。
- 香絮:象征春风的轻柔和温暖,传递出春日的气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八旗”指的是哪个时代的军事组织? A. 唐代
B. 明代
C. 清代
D. 宋代 -
“锦剪圆襟,珠围纤袖”描述的是哪个群体的服饰特点? A. 男子
B. 士兵
C. 汉家女子与胡人女子
D. 农民
答案: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与屈大均的春日描写,前者更多表现个人豪情与自然景色的结合,后者则更侧重于社会生活的繁华与人文情趣。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屈大均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理解屈大均的《多丽 春日燕京所见》,并引导读者欣赏古诗词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