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丽 题余氏女子绣陈思洛神图为阮亭赋》
时间: 2025-01-14 19:45:12意思解释
多丽 题余氏女子绣陈思洛神图为阮亭赋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原文展示:
问多情,今古谁堪雄长。也无如曹家天子,西陵台上虚帐。更传闻东阿子建,少年情绪骀荡。水上明珠,波间翠羽,洛神一赋,神飞魂怆。只一事家王薄行,难对中郎将。恐他日黄须儿子,亦起非望。又剪出轻云态度,绣成流雪情状。叹香闺一双纤手,比似文心谁瑜亮。便使当年,袁家新妇,自临明镜图娇样。也还怕传神阿堵,宛转须相让。凝眸处婀娜华容,千秋无恙。
白话文翻译:
问谁能比古今的多情豪杰?没有比得上曹家的天子,在西陵台上虚设的帐幕。听说东阿的子建,年轻时情感奔放。水面上如明珠般的光辉,波间翠羽飞舞,洛神的诗赋,令人神飞魂怆。只因家王的薄情,难以面对中郎将。恐怕将来黄须的儿子,也会有非分之想。又剪出轻云的姿态,绣成流雪的情境。叹息香闺中那双纤细的手,谁能比得上文心和她的璀璨。就算当年袁家的新妇,面对明镜时的娇美样子。也怕传神的阿堵,细腻的美丽还得相让。凝视她那婀娜的华容,千秋万代依然无恙。
注释:
- 问多情:问谁能比得上多情的人。
- 西陵台:曹操的西陵台,象征权势与地位。
- 东阿子建:指东阿的阮籍,文学才子。
- 洛神:指《洛神赋》,表现了美与哀愁。
- 黄须儿子:比喻年轻人,指代未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清代诗人,擅长诗词,具有深厚的文学素养,作品多描绘情感与自然,颇具个性。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代,背景中对洛神的描写及对美丽女子的关注,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美的向往和对文学才华的赞美。
诗歌鉴赏:
《多丽》一诗在情感表达上细腻而深刻,诗人以优美的语句描绘了古今美人及其情感的碰撞。开头以问句引入,提问谁能与多情的豪杰相提并论,展现对古代人物的敬仰。接着引出曹操和阮籍,表现了文化与情感的深厚底蕴。诗中多次提到“洛神”,不仅是对美的描绘,更是对女性情感的深刻挖掘。通过对比,展现了美的多样性与情感的复杂性,同时也传达出一种无奈与叹息。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丰富多彩,情感层次分明,既有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有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体现了诗人对美的深刻理解和对情感的敏感把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问多情,今古谁堪雄长:质疑古今有谁能比得上多情的人。
- 也无如曹家天子,西陵台上虚帐:曹操的权势与地位,虚幻的荣华。
- 更传闻东阿子建,少年情绪骀荡:阮籍的年轻时代情感奔放。
- 水上明珠,波间翠羽:美丽的意象,象征女性的美丽与优雅。
- 洛神一赋,神飞魂怆:提到《洛神赋》,表现出美的感动与哀愁。
- 只一事家王薄行,难对中郎将:讲述家庭的薄情,难以面对中郎将的情感。
- 恐他日黄须儿子,亦起非望:担忧未来的年轻人也会有非分之想。
- 又剪出轻云态度,绣成流雪情状:将美丽的姿态与情感巧妙结合。
- 叹香闺一双纤手,比似文心谁瑜亮:赞美女子的纤手,强调其美丽。
- 便使当年,袁家新妇,自临明镜图娇样:提到袁家的美丽新妇,展示了美的传承。
- 也还怕传神阿堵,宛转须相让:对美的传承与竞争的感慨。
- 凝眸处婀娜华容,千秋无恙:描绘美丽的女子,强调其永恒的魅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美丽女子比作明珠与翠羽,表现其优雅与魅力。
- 对仗:如“水上明珠,波间翠羽”,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将情感与美相结合,使其更具生动性与感染力。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围绕美与情感展开,表现了对古代美人及其情感的赞美与思考,以及对现代女性的期望与感叹。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珠:象征女性的美丽与珍贵。
- 翠羽:象征轻盈与灵动。
- 洛神:文化的象征,代表了美与哀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提到的“东阿子建”是谁?
- A. 曹操
- B. 阮籍
- C. 袁家新妇
- 答案: B
-
诗中“水上明珠”象征什么?
- A. 权力
- B. 美丽
- C. 哀愁
- 答案: B
-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权力的讽刺
- B. 对美与情感的思考
- C. 对历史的追溯
-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洛神赋》:曹植的经典之作,表现了对美的向往与思考。
- 《红楼梦》中的诗词:对女性美的深刻描绘与情感探讨。
诗词对比:
- 陈维崧与李白的作品对比:两位诗人在描绘美与情感时,李白更倾向于豪放与奔放,而陈维崧则细腻与深刻。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各自的艺术特色。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陈维崧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中的女性形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