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人》
时间: 2025-01-19 21:26: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征人 罗邺 〔唐代〕 青楼一别戍金微,力尽秋来破虏围。 锦字莫辞连夜织,塞鸿长是到春归。 正怜汉月当空照,不奈胡沙满眼飞。 唯有梦魂南去日,故乡山水路依稀。
白话文翻译:
在青楼与爱人分别后,我戍守在边疆。秋天到来,我竭尽全力打破了敌人的包围。不要推辞连夜织锦字,塞外的鸿雁总是要到春天才归来。我正欣赏着汉地的明月当空照耀,却无奈满眼飞舞的胡沙。只有在梦中,我的魂魄才能南去,故乡的山水路途依稀可见。
注释:
- 青楼:指妓院,这里代指与爱人分别的地方。
- 戍金微:指戍守在边疆。金微,古代边疆地名。
- 锦字:指书信。
- 塞鸿:指边塞的鸿雁,常用来比喻传递消息的使者。
- 汉月:指汉地的月亮。
- 胡沙:指边塞的沙尘。
- 梦魂:指梦中的魂魄。
- 故乡山水路依稀:指梦中依稀可见的故乡山水路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邺,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变,既有边塞诗的豪迈,也有闺怨诗的细腻。这首《征人》反映了唐代边塞诗人的生活和情感,展现了边疆戍守者的艰辛和对故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罗邺戍守边疆期间所作,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在边疆生活中的孤独和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戍守者的日常生活和内心情感,展现了边疆的艰苦环境和戍守者的孤独。诗中“青楼一别戍金微”一句,既表达了与爱人分别的痛苦,也暗示了戍守边疆的艰辛。“力尽秋来破虏围”则展现了戍守者的英勇和坚韧。后两句通过对“汉月”和“胡沙”的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边疆的荒凉和戍守者的孤独。最后两句“唯有梦魂南去日,故乡山水路依稀”则深刻表达了戍守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青楼一别戍金微”,通过“青楼”和“戍金微”的对比,表达了分别的痛苦和戍守的艰辛。
- 第二句“力尽秋来破虏围”,展现了戍守者的英勇和坚韧。
- 第三句“锦字莫辞连夜织”,暗示了戍守者对家人的思念和希望传递消息的迫切。
- 第四句“塞鸿长是到春归”,通过“塞鸿”的比喻,表达了传递消息的希望。
- 第五句“正怜汉月当空照”,通过对“汉月”的欣赏,表达了戍守者对故乡的思念。
- 第六句“不奈胡沙满眼飞”,通过“胡沙”的描绘,强化了边疆的荒凉。
- 第七句“唯有梦魂南去日”,表达了戍守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 第八句“故乡山水路依稀”,通过“故乡山水路依稀”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戍守者对故乡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塞鸿长是到春归”中的“塞鸿”比喻传递消息的使者。
- 对比:如“正怜汉月当空照,不奈胡沙满眼飞”中的“汉月”和“胡沙”的对比。
- 拟人:如“锦字莫辞连夜织”中的“锦字”拟人化,表达了戍守者对家人的思念和希望传递消息的迫切。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戍守边疆者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通过描绘边疆的艰苦环境和戍守者的日常生活,展现了戍守者的英勇和坚韧,以及对家人的思念和希望传递消息的迫切。
意象分析:
- 青楼:代指与爱人分别的地方,表达了分别的痛苦。
- 戍金微:指戍守在边疆,展现了戍守的艰辛。
- 锦字:指书信,表达了戍守者对家人的思念和希望传递消息的迫切。
- 塞鸿:指边塞的鸿雁,常用来比喻传递消息的使者。
- 汉月:指汉地的月亮,表达了戍守者对故乡的思念。
- 胡沙:指边塞的沙尘,强化了边疆的荒凉。
- 梦魂:指梦中的魂魄,表达了戍守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 故乡山水路依稀:指梦中依稀可见的故乡山水路途,进一步强化了戍守者对故乡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青楼”指的是什么地方? A. 妓院 B. 酒楼 C. 客栈 D. 书院 答案:A
-
诗中的“锦字”指的是什么? A. 书信 B. 锦缎 C. 锦旗 D. 锦囊 答案:A
-
诗中的“塞鸿”比喻什么? A. 传递消息的使者 B. 边塞的鸟 C. 边塞的风 D. 边塞的云 答案:A
-
诗中的“汉月”指的是什么? A. 汉地的月亮 B. 汉地的太阳 C. 汉地的星星 D. 汉地的云 答案:A
-
诗中的“胡沙”指的是什么? A. 边塞的沙尘 B. 边塞的石头 C. 边塞的水 D. 边塞的草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表达了边塞戍守者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登高望远的视角,展现了边塞的壮丽和戍守者的豪情。
诗词对比:
- 罗邺的《征人》与王昌龄的《出塞》:两者都表达了边塞戍守者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但罗邺的诗更加细腻,王昌龄的诗更加豪迈。
- 罗邺的《征人》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都展现了边塞的壮丽,但罗邺的诗更加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王之涣的诗更加注重外在景象的描绘。
参考资料:
- 《全唐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