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兹地回銮日,皇家禅圣时。
路无胡马迹,人识汉官仪。
天子旌旗度,法王龙象随。
知怀去家叹,经此益迟迟。
白话文翻译:
今天是皇帝回朝的日子,正是皇家在此地进行禅修的时刻。
路上没有胡人的马蹄印迹,大家都能认出汉朝官员的仪仗。
天子的旌旗飘扬,法王的龙象紧随其后。
我心中感到思乡的苦涩,经历这一切后更加感到时光的漫长。
注释:
- 兹地:此地,这个地方。
- 回銮日:皇帝回到京城的日子。
- 皇家禅圣:皇家进行禅修的神圣时刻。
- 胡马迹:指外族(胡人)的马蹄印,象征着外敌入侵。
- 汉官仪:汉朝官员的仪仗和礼仪。
- 天子旌旗:皇帝的旗帜,象征着权威。
- 法王龙象:佛教法王的随行,寓意尊贵。
- 知怀去家叹:知道心中思念家乡而叹息。
- 经此益迟迟:经历这一切后,感到更为迟缓和漫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生于河南,因其才华出众而屡次入仕,但也因政治原因被贬。刘禹锡的诗风清新自然,通俗易懂,且常以讽刺和自嘲的手法表达对社会的不满。他的作品多涉及人情世故与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
《和令狐仆射相公题龙回寺》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安定、宗教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写作此诗的原因,可能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个人经历有关,表达了对国家盛世的欣慰与对家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盛大的场景,皇帝回朝,皇家进行宗教活动,象征着国家的繁荣与安宁。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开头两句“兹地回銮日,皇家禅圣时”,勾勒出一种庄重的氛围,给人一种神圣的感觉。而“路无胡马迹,人识汉官仪”则通过对比凸显出国家的安定,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珍惜。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却转向了个人情感的抒发。“知怀去家叹,经此益迟迟”中,诗人虽身处盛世,却因思乡而感到孤独和惆怅,似乎在提醒读者,即使在光辉灿烂的背后,也有着无尽的思念与苦楚。这种情感的转折使整首诗更加丰富,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兹地回銮日,皇家禅圣时:描绘了一个重要的日子,皇帝回朝,进行宗教活动。
- 路无胡马迹,人识汉官仪:路上没有外族的痕迹,大家都能认出汉朝的官员,象征着国家的安定。
- 天子旌旗度,法王龙象随:皇帝的旌旗高高飘扬,佛教法王的象随行,显示出宗教与权力的结合。
- 知怀去家叹,经此益迟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在这样的盛世中,思乡之情更加明显。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盛世与思乡的对比,展现了诗人的复杂情感。
- 象征:皇帝的旌旗和法王的龙象象征着权力和宗教的结合,寓意深刻。
- 排比:句式的整齐和音韵的和谐增强了诗歌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繁荣的欣慰以及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反映了一个在盛世中依然怀有忧愁与孤独的诗人形象。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回銮:象征皇权的归来,意味着国家的繁荣。
- 胡马:代表外族的入侵,暗示历史的动荡。
- 汉官:象征着正统和稳定的政权。
- 旌旗、龙象:代表权威和宗教的结合,传达出一种庄严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和令狐仆射相公题龙回寺》的作者是? A. 白居易
B. 刘禹锡
C. 李白
D. 杜甫 -
诗中提到“路无胡马迹”是什么意思? A. 外族入侵
B. 国家安定
C. 交通繁忙
D. 战争结束 -
诗的最后一句“经此益迟迟”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期待
B. 悲伤
C. 喜悦
D. 无聊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同样抒发情感的作品,主题与自然相关。
- 《登高》:王之涣的作品,表达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了国家动荡与个人情感的对比,表现出对国家的忧虑与对家乡的思念。
- 李白《月下独酌》: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孤独的情感,风格与刘禹锡的作品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艺术》
- 《刘禹锡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