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夔州见寄寒食日忆故姬小红吹笙,因和之》

时间: 2025-01-19 14:44:43

鸾声窈眇管参差,清韵初调众乐随。

幽院妆成花下弄,

高楼月好夜深吹。

忽惊暮雨飘零尽,唯有朝云梦想期。

闻道今年寒食日,东山旧路独行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鸾声窈眇管参差,清韵初调众乐随。
幽院妆成花下弄,高楼月好夜深吹。
忽惊暮雨飘零尽,唯有朝云梦想期。
闻道今年寒食日,东山旧路独行迟。

白话文翻译:

诗中描绘了一幅夜晚花下吹笙的美好场景,伴随着悠扬的乐声,清韵逐渐展开。幽静的院落中,花影摇曳,月色皎洁,诗人沉浸在音乐和自然的美中。然而,突如其来的雨水打断了这一切,只有早晨的云彩成了他心中期待的梦想。听闻今年寒食节的到来,诗人独自走在东山旧路上,行走得缓慢而沉重。

注释:

  • 鸾声:指古代乐器发出的音乐,通常象征美好和高雅。
  • 窈眇:形容声音悠远、缥缈。
  • :指管乐器,常与声乐结合。
  • 清韵:指清晰而优美的旋律。
  • 幽院:幽静的院落。
  • 妆成:装饰得美丽。
  • 高楼:指高耸的建筑,常用来表现夜景的美。
  • 寒食日:指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纪念介之推。
  • 独行迟:独自走路,步伐缓慢,表现孤独和沉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以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超凡的诗才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兼具哲理和感情,常以现实主义的角度表达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寒食节期间,诗人因思念故人而感慨不已,充满了对往事的追忆与对现实时光流逝的感慨。正值寒食节,古人有扫墓和祭奠的习俗,诗人在这种氛围中,回忆起昔日的欢乐与故人的音容笑貌,情感愈发浓烈。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意象和情感的表达上都极具特色。开头通过“鸾声”和“清韵”引出一种悠长的音乐氛围,令人感受到一种静谧而美好的夜晚。诗人描绘了在幽静院落中,月光下他沉浸在乐声中的情景,展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欢愉。然而,随即而来的“暮雨飘零尽”打破了这种美好的氛围,暗示着生活中的变迁与无常。诗人在这份惆怅中,想起了故人,尤其是在寒食节这个特殊的日子,独自徘徊在东山的旧路上,更加感到孤独与怀念。这种情感的波动,使得整首诗在意境上形成鲜明的对比,从欢愉到哀伤,深刻地刻画了人们在节日中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鸾声窈眇管参差:古乐声悠远而缥缈,乐器的音调参差不齐,暗示着一场美妙的音乐会。
  2. 清韵初调众乐随:乐声清脆,伴随着其他乐器的和鸣,形成和谐的氛围。
  3. 幽院妆成花下弄:在幽静的院落中,花影摇曳,诗人享受着这份美丽。
  4. 高楼月好夜深吹:在月光下,诗人深夜吹奏乐器,气氛静谧而美好。
  5. 忽惊暮雨飘零尽:突如其来的雨水打断了乐声,象征着生活中的意外与无常。
  6. 唯有朝云梦想期:只有早晨的云彩是他心中那份美好的期盼。
  7. 闻道今年寒食日:听闻寒食节的到来,暗示着节日的传统和情感的加重。
  8. 东山旧路独行迟:独自走在旧路上,步伐缓慢,表达了孤独和沉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乐声比作“鸾声”,使得音乐的美感更加显著。
  • 对仗:如“幽院妆成”与“高楼月好”,形成和谐的音韵。
  • 拟人:将自然现象如“朝云”赋予情感,使之更具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音乐与自然景色的交融,表达了诗人对故人深切的怀念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折射出人们在节日中的孤独与思考,表现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鸾声:象征高雅与美好。
  • 幽院:代表宁静和隐秘的情感。
  • 高楼月好:象征美好的时光与孤独的心情。
  • 寒食日:传统节日,寄托思念与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鸾声”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悲伤
    B. 美好
    C. 忧愁
    答案:B

  2. “高楼月好夜深吹”中,诗人正在做什么? A. 观星
    B. 吹笙
    C. 读书
    答案:B

  3. 寒食节的到来让诗人感受到什么情感? A. 欢愉
    B. 孤独
    C. 生气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表达思乡情感。
  • 《静夜思》(李白):引发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本诗均涉及思念故乡和故人,但前者更多表现在夜晚的孤独感,而本诗则通过音乐与节日的结合展现复杂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禹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