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县道中有怀晦庵用江东日暮云为韵作五诗寄》

时间: 2024-09-19 21:36:08

自往一寄书,俯仰又许日。

岂无东归便,值遇多卒卒。

昔如马口衔,欲去随缓疾。

今者身属人,动步窘刀笔。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往一寄书,俯仰又许日。岂无东归便,值遇多卒卒。昔如马口衔,欲去随缓疾。今者身属人,动步窘刀笔。

白话文翻译:

自从上次寄出一封信,转眼又过了许多天。难道没有东归的机会吗?只是遇到的阻碍太多。过去像马口衔着缰绳,想去就去,随心所欲。现在却像身体属于别人,每一步都受到束缚,连写字都感到困难。

注释:

字词注释:

  • 自往:自从上次。
  • 俯仰:形容时间短暂,转眼之间。
  • 许日:许多天。
  • 东归:指回到东方,可能是诗人的家乡。
  • 卒卒:匆忙,急迫。
  • 马口衔:马嘴里的缰绳,比喻自由自在。
  • 缓疾:快慢,指随心所欲。
  • 身属人:比喻受到他人的控制或束缚。
  • 窘刀笔:指写作困难,受到限制。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通过比喻和象征表达诗人的处境和心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此诗可能创作于诗人旅居外地,思念家乡和友人朱熹(晦庵)的时期。

创作背景: 此诗是赵蕃在赣县道中,怀念友人朱熹时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现实束缚的无奈,同时也透露出对家乡和友人的深切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自由与束缚,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现实的不满。诗中的“昔如马口衔,欲去随缓疾”形象地描绘了过去自由自在的生活,而“今者身属人,动步窘刀笔”则生动地展现了现在受到束缚的困境。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也使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自往一寄书,俯仰又许日:自从上次寄出一封信,转眼又过了许多天。
  2. 岂无东归便,值遇多卒卒:难道没有东归的机会吗?只是遇到的阻碍太多。
  3. 昔如马口衔,欲去随缓疾:过去像马口衔着缰绳,想去就去,随心所欲。
  4. 今者身属人,动步窘刀笔:现在却像身体属于别人,每一步都受到束缚,连写字都感到困难。

修辞手法:

  • 比喻:“昔如马口衔”和“今者身属人”通过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过去和现在的不同状态。
  • 对比:通过过去和现在的对比,突出了诗人的情感变化和内心的无奈。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现实束缚的无奈。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自由与束缚,诗人深刻地抒发了内心的情感和对现实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马口衔:象征自由自在。
  • 身属人:象征受到束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昔如马口衔”比喻了什么? A. 自由自在的生活 B. 受到束缚的困境 C. 东归的机会 D. 寄信的情景 答案:A

  2. 诗中的“今者身属人”表达了什么? A. 自由自在的生活 B. 受到束缚的困境 C. 东归的机会 D. 寄信的情景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熹的《观书有感》:表达了读书时的感悟和对自由的向往。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通过怀旧表达了对自由和友情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朱熹的《观书有感》与赵蕃的这首诗都表达了对于自由的向往,但朱熹的诗更多地体现了读书时的感悟,而赵蕃的诗则更多地体现了对现实束缚的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朱熹诗集》:收录了朱熹的诗作,可以与赵蕃的诗作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