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城》

时间: 2025-01-06 14:29:41

雉堞平来事已休,淡烟芳草一荒丘。

蒯生不作忠君计,吕氏方为少主忧。

烹犬有时应自喜,缚鸡无力岂长谋。

泗河两岸离离石,留与行人系晚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雉堞平来事已休,淡烟芳草一荒丘。
蒯生不作忠君计,吕氏方为少主忧。
烹犬有时应自喜,缚鸡无力岂长谋。
泗河两岸离离石,留与行人系晚舟。

白话文翻译:

这片荒丘上,往日的纷争和喧嚣已然平息,四周弥漫着淡淡的烟雾,芳草丛生。蒯通不再为忠君的计策而憂虑,吕氏家族则为少主的前途而忧心忡忡。烹狗有时让人感到欢喜,但捆绑鸡只是一时之力,长远来看并无大用。泗河两岸,石头错落有致,留给过路人停泊晚舟。

注释:

  • 雉堞:指雉堞城墙,古代战争中用于防御的墙;此处引申为战乱的象征。
  • 蒯生:指蒯通,汉代著名的谋士,以忠诚著称。
  • 吕氏:指吕家,汉朝的权臣家庭,暗示权力斗争。
  • 烹犬、缚鸡:比喻小的成就和无力的计划,暗示在大局面前的微不足道。
  • 泗河:指泗水,是中国的一条河,象征着流逝的时间和人生的旅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之淳,明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致力于通过诗歌表达对时事的关切与感慨。

创作背景:

《韩信城》创作于明代,正值王朝更替与社会动荡之际,诗人用历史人物来映射当时的政治局势,表达对忠义与权谋的思考。

诗歌鉴赏:

《韩信城》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战乱后的荒凉与思考。诗人用“雉堞平来事已休”开篇,直接引入主题,表明曾经的战斗已成往事,带有一种历史的沉重感。接着,通过“淡烟芳草一荒丘”的描绘,展现出一幅宁静而又略显荒凉的画面,似乎在反思那些曾经的忠诚与背叛。蒯通与吕氏的对比,彰显出忠义与权谋之间的矛盾,表达了对英雄与权臣命运的无奈与感慨。

接下来的“烹犬有时应自喜,缚鸡无力岂长谋”则是一种对微小成就的自嘲,暗示着在大环境下,个人的努力似乎是多么的微不足道。最后,“泗河两岸离离石,留与行人系晚舟”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对人们人生旅途的寄托和思考,暗示着历史的流动与人生的无常。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雉堞平来事已休:战争之后,昔日的纷争已经结束。
  2. 淡烟芳草一荒丘:荒丘上,烟雾缭绕,芳草萋萋,暗示战后宁静的荒凉。
  3. 蒯生不作忠君计:蒯通不再谋划忠君之策,反映了对忠诚的失望。
  4. 吕氏方为少主忧:吕家为少主的前途担忧,展现权臣的焦虑。
  5. 烹犬有时应自喜:偶尔的成就让人感到欢喜,但只是短暂。
  6. 缚鸡无力岂长谋:捆绑鸡只是一时之力,长远来看无用。
  7. 泗河两岸离离石:泗河两岸石头错落,象征人生的旅途。
  8. 留与行人系晚舟:为过路人留下一处停泊的地方,暗示归宿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烹狗、缚鸡比作微小的成就,深化了诗的主题。
  • 对仗:如“雉堞平来”和“淡烟芳草”,展现了诗的工整与韵律。
  • 意象:如“荒丘”、“晚舟”等,营造了诗的意境,丰富了情感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引入,探讨了忠义与权谋之间的矛盾,以及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微不足道,反映出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人生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荒丘:象征战乱后的荒凉与无奈。
  2. 淡烟芳草:代表着宁静与生机,反衬出历史的沉重。
  3. 少主:暗指年轻的统治者,反映权力的脆弱。
  4. 晚舟:象征人生的归宿与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蒯生”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韩信
    • B. 蒯通
    • C. 吕氏
    • D. 李白
  2. 诗中提到的“烹犬有时应自喜”是想表达什么?

    • A. 忍耐
    • B. 微小的成就
    • C. 忠诚
    • D. 羞愧
  3. “泗河两岸”象征什么?

    • A. 战争
    • B. 人生旅途
    • C. 自然景观
    • D. 亲情

答案:

  1. B. 蒯通
  2. B. 微小的成就
  3. B. 人生旅途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津》——白居易

诗词对比:

  • 《登高》与《韩信城》都反映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无奈,但《登高》更侧重对自然的描写与情感的抒发,而《韩信城》则更多聚焦于历史人物的抉择与政治的阴影。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选取了明代重要诗人的作品与分析。
  • 《唐诗三百首》——为理解古诗词的背景与风格提供参考。
  • 《古代文学史》——对古代诗词的发展与演变进行详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