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眼儿媚(春愁)》
作者: 陈亮 〔宋代〕
试灯天气又春来,
难说是情怀。
寂寥聊似扬州何逊,
不为江梅。
扶头酒醒炉香灺,
心绪未全灰。
愁人最是,
黄昏前后烟雨楼台。
白话文翻译:
春天又来了,天气适合试灯,
却难以言说内心的情怀。
心中寂寥,宛若扬州的何逊,
并非因为江边的梅花。
喝酒后头脑清醒,炉中的香烟袅袅,
但我心中的愁绪还未完全消散。
最愁苦的时刻,
是黄昏前后,烟雨朦胧的楼台。
注释:
字词注释:
- 试灯:指春天时节的灯会,常常在元宵节期间举行。
- 情怀:内心的感情和情绪。
- 何逊:指唐代诗人何逊,因其作品常描写孤独与愁苦而著称。
- 江梅:江边的梅花,常象征着孤独和清冷。
- 扶头酒醒:指喝酒后醒来,头脑清醒。
- 炉香灺:指炉中香烟燃烧,袅袅而起。
- 愁人:指内心忧愁的人。
- 烟雨楼台:指黄昏时分,烟雨迷蒙的楼台,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意境。
典故解析:
- 扬州何逊:何逊是一个典型的孤独文人,通过提及他,诗人表达了自己在春天中的孤独感。
- 江梅:梅花在中国文学中常被用来象征高洁和孤独,诗人提及江梅以强调自己的情感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亮(约1046-1105),字公栖,号云山,南宋诗人,出身于书香门第,曾任官职,最后因政治原因而辞官归隐。他的诗歌以清新流畅、情感细腻著称,常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天,正值灯会时节。诗人借助春天的景象,抒发内心的愁苦与孤独,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眼儿媚(春愁)》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复杂情感。开篇提到“试灯天气又春来”,瞬间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温暖的春季场景。然而,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的心情却与春天的明媚形成鲜明对比,表达出难以言说的情感和内心的寂寥。诗人以“寂寥聊似扬州何逊”自比,表现出一种似乎与世隔绝的孤独感,何逊的提及更加强化了这种情感的深度。接着,诗人描绘了酒醒后炉香袅袅的情景,暗示着内心的复杂情绪尚未消散。最后,“愁人最是,黄昏前后烟雨楼台”更是将愁苦的氛围推向高潮,黄昏与烟雨的意象交织,象征着迷茫和无尽的思绪。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内心的孤独,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和冲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试灯天气又春来: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灯会的景象映入眼帘,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 难说是情怀:但是内心的情感却难以言表,似乎与眼前的美景格格不入。
- 寂寥聊似扬州何逊:诗人感到孤寂,如同扬州的何逊那样,心中充满愁苦。
- 不为江梅:这份愁苦并非源于江边的梅花,而是更深层的内心感受。
- 扶头酒醒炉香灺:喝酒后清醒,炉中香烟袅袅,意象中透出一丝温暖,却也掩盖不了内心的阴霾。
- 心绪未全灰:尽管酒醒,心中的愁苦却依旧存在,未能完全消散。
- 愁人最是,黄昏前后烟雨楼台:愁苦最为明显的时刻,便是黄昏时分,烟雨朦胧的楼台,渲染了孤独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寂寥”比作何逊,强调孤独感。
- 对仗:如“扶头酒醒”和“炉香灺”形成对比,增添诗句的韵律感。
- 意象:黄昏、烟雨、楼台等意象交织,构成了浓厚的愁苦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与个人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和内心情感的深刻思考,反映了在美好外表下隐藏的忧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象征着希望与生机,但在诗中却是愁苦的背景。
- 灯会:代表着热闹与欢庆,但诗人却感到孤独。
- 何逊:象征孤独的文人,内心情感的共鸣。
- 烟雨:象征模糊与迷茫,渲染了愁苦的情感。
- 黄昏:象征光明的消逝,内心的不安与忧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何逊”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诗中“扶头酒醒炉香灺”意指什么?
- A. 诗人醉酒
- B. 诗人清醒后内心仍有愁绪
- C. 诗人正在饮酒
-
诗中的“黄昏前后烟雨楼台”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轻松愉快
- B. 忧伤孤独
- C. 无忧无虑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杜甫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临江仙》李煜
诗词对比:
- 《春望》与《眼儿媚(春愁)》都表达了春天的景象与内心的复杂情感,但杜甫的作品更侧重于对国家的忧虑,而陈亮则更多地表达个人的孤独与愁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宋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