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岭下》

时间: 2025-01-19 15:52:51

知有岩前万树桃,未逢摇落思空劳。

年年盛发无人见,三十六溪春水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知有岩前万树桃,
未逢摇落思空劳。
年年盛发无人见,
三十六溪春水高。

白话文翻译:

我知道岩前有成千上万棵桃树,但直到现在我都没有看到它们的花落,心中却总是思念着这份空虚的劳苦。年年桃花盛开,但却没有人来看,唯有那三十六条溪水在春天依然高涨。

注释:

  • 知有:知道有。
  • 岩前:岩石前面。
  • 万树桃:成千上万棵桃树。
  • 摇落:花瓣或果实的凋落。
  • 思空劳:心中感到空虚的劳苦。
  • 年年盛发:每年桃花盛开。
  • 无人见:没有人来观看。
  • 三十六溪:指代当地的溪流,可能与山水相连,表现春水的丰盈。
  • 春水高:春天河水上涨。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万树桃”,桃树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长寿和美好,常用以表达对春天的期盼与热爱;同时提到的“摇落”也可以引申为人生无常,花开花落,具有哲学意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嘏(约公元 900 年-约 970 年),字子美,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以诗名闻于世。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具有清新自然的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赵嘏晚年,正值社会动乱时期,诗人对自然的思考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通过对桃树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以及对人情冷暖的感慨。

诗歌鉴赏:

《千秋岭下》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古诗,诗人在岩前描绘了盛开的桃树,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美好。然而,诗中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孤寂和思念。尽管桃花年年盛开,但却没有人来欣赏,这种无人问津的景象恰似诗人心灵的孤独。

诗中“知有岩前万树桃”的表现,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隐含了人生的无奈与空虚。诗人用“未逢摇落思空劳”表达了对桃花的期盼,却又感到心中缺少一种亲近的温暖。这种情感在“年年盛发无人见”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也引发了对人世间冷漠的深思。

最后一句“春水高”则是对生命蓬勃的赞美,尽管桃花无人问津,但自然依旧在生长,生命的力量仍然存在。整首诗通过对桃花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情感深邃而细腻,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知有岩前万树桃

    • 诗人知道在岩石前有成千上万棵桃树,表达了对美丽自然的认知与期待。
  2. 未逢摇落思空劳

    • 诗人没有亲自见到桃树的花瓣落下,心中却常常思念,感到一种空虚的劳苦。
  3. 年年盛发无人见

    • 每年桃花盛开,却没有人来赏识,暗示了人情的冷淡与自然之美的被忽视。
  4. 三十六溪春水高

    • 纵使桃花无人问津,春水依旧高涨,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自然的永恒。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年年盛发无人见”与“未逢摇落思空劳”形成对比,突出孤独的情感。
  • 比喻:桃树象征着美好与希望,而无人见则比喻人情冷漠。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桃花的盛开与无人的冷落,反映了人对美好的渴望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同时,诗中也透出一种对生命的珍视和对自然的敬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树:象征春天与美好,反映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空劳: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 溪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自然的永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美丽的树是什么?

    • A. 樱树
    • B. 桃树
    • C. 柳树
  2. 诗人感受到的主要情绪是什么?

    • A. 快乐
    • B. 孤独
    • C. 愤怒
  3. “三十六溪春水高”中的“春水”象征什么?

    • A. 生命的流动
    • B. 人情的冷漠
    • C. 年龄的增长

答案:

  1. B. 桃树
  2. B. 孤独
  3. A. 生命的流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对比赵嘏的《千秋岭下》和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现实的思考,但杜甫更侧重于对国家的忧虑,而赵嘏则更表现个体的孤独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相关的诗词研究论文与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