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居庸关》

时间: 2024-12-29 16:48:46

巉岩形势好跻攀,粉堞高楼一望间。

自有天威临绝塞,不因地险恃雄关。

冲云涧雪悬千丈,扑马尘沙失万山。

哀角悲笳听渐近,何堪落日照征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巉岩形势好跻攀,
粉堞高楼一望间。
自有天威临绝塞,
不因地险恃雄关。
冲云涧雪悬千丈,
扑马尘沙失万山。
哀角悲笳听渐近,
何堪落日照征颜。

白话文翻译:

这段险峻的山岩形势非常适合攀登,远处的粉墙高楼在视野中一览无余。这里自有天威降临这荒凉的边塞,并不是因为地势险要才倚仗这雄伟的关隘。冲击着云层的山涧和悬挂的雪峰高达千丈,骑马飞驰却让尘沙遮蔽了万山。哀伤的号角和悲壮的笳声渐渐传来,夕阳照在征途的面庞上,令人心绪难平。

注释:

字词注释:

  • 巉岩:陡峭的山岩。
  • 粉堞:粉色的城墙,泛指高楼。
  • 天威:天的威势,这里指自然的力量或神的旨意。
  • 绝塞:边塞,指偏远的边疆地区。
  • 冲云涧雪:形容山涧和悬雪的壮观景象。
  • 哀角悲笳:哀伤的号角和笳声,这里指战斗的号角声。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天威”可以与古代对自然和神灵力量的崇拜相关联,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边塞雄壮景色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嗣协,清代诗人,生于1736年,卒于1818年,字子恺,号白云山人,世称“顾白云”。其诗作多描绘山水景色,风格清新脱俗,擅长以细腻的笔触展现自然之美。

创作背景: 《出居庸关》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统一和边疆安定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居庸关的壮丽景象,表达对边疆壮丽自然景色的赞美与对征途艰辛的感慨。

诗歌鉴赏:

《出居庸关》以其雄伟的自然景观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边塞的独特理解与感受。全诗通过对巉岩、粉堞、高楼的描绘,展现了居庸关雄伟的地形。诗中“自有天威临绝塞”一句,凸显了自然的力量与人类的渺小,不仅是对边塞自然环境的赞美,也是对人类征服自然的反思。后面的“冲云涧雪悬千丈”则描绘出险峻的山川景象,而尘沙扑马的描写则展现了征途中的艰辛,形成了动与静、险与平的对比,深化了主题。

最后两句提到的“哀角悲笳听渐近”,让人联想到战斗的紧迫感与士兵的心情,不禁令人感到一种沉重的历史感和对未来的忧虑。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融入了深刻的情感,情景交融,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巉岩形势好跻攀:陡峭的山石形成了适合攀登的形势。
  2. 粉堞高楼一望间:远处的城墙和高楼引入眼帘,景象开阔。
  3. 自有天威临绝塞:自然的伟力降临于这荒凉的边塞。
  4. 不因地险恃雄关:不是因为地势险要才依仗这个雄关。
  5. 冲云涧雪悬千丈:山涧冲击云霄,悬雪高达千丈。
  6. 扑马尘沙失万山:骑马飞驰,尘沙漫天,山影迷失。
  7. 哀角悲笳听渐近:悲伤的号角声与笳声逐渐传来。
  8. 何堪落日照征颜:夕阳照在征途的面容上,让人感到难以承受。

修辞手法:

  • 对比手法:通过险峻的山与征途的艰辛形成对比。
  • 意象丰富:利用“巉岩”、“粉堞”、“冲云涧雪”等意象描绘自然之美。

主题思想: 诗歌反映了对边塞自然的赞美与对征途艰辛的感慨,表达了历史的沉重与人类的渺小,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巉岩:象征险峻和伟大。
  • 粉堞:象征人类的建筑与文明。
  • 天威:象征自然力量。
  • 哀角悲笳:象征战争与历史的沉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巉岩”指代什么? A. 平坦的道路
    B. 陡峭的山岩
    C. 高大的建筑
    D. 宁静的湖泊

  2. 诗中提到的“哀角悲笳”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悲伤
    C. 平静
    D. 希望

  3. 诗人通过哪一句表达了自然的伟力? A. 冲云涧雪悬千丈
    B. 不因地险恃雄关
    C. 何堪落日照征颜
    D. 自有天威临绝塞

答案:

  1. B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李白的诗作,描绘自然与人生哲理。
  • 《登鹳雀楼》:王之涣的诗,展现壮丽的山河与壮志。

诗词对比:

  • 顾嗣协与王之涣的作品都体现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但顾的诗更注重对征途艰辛的反思,而王则更多地渲染壮丽的景色与豪情。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构成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丰富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