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
作者: 沈宜修 〔明代〕
宝镜空圆,薄情犹忆当初否。
指环在手。对面成拖逗。
自悔无端,信得虚名骤。
重阳后。安排消瘦。
愁病长相守。
白话文翻译:
这面空荡荡的镜子映照着我的孤独,心中仍然怀念当初的甜蜜吗?
指环仍在手中,眼前的情景却成了拖沓的游戏。
我自感悔恨,无缘无故地信任那些虚假的名声。
重阳节过后,安排的一切都显得消瘦苍白。
我因愁苦而病,长久地守着这种痛苦。
注释:
- 宝镜: 指美丽的镜子,象征自我形象和内心的反映。
- 薄情: 形容感情淡薄,或指对过去情感的怀念。
- 指环: 象征爱情或承诺的物品,传递出对过去的依恋。
- 成拖逗: 指与对方的关系变得迟缓、模糊。
- 虚名骤: 指那些快速得到的名声或荣耀,往往并不真实。
- 重阳后: 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对往昔的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宜修是明代的一位词人,其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常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点绛唇》创作于沈宜修对个人情感的细腻观察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之时,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爱情和名誉的复杂态度。
诗歌鉴赏:
《点绛唇》通过一面“宝镜”引发了对过往情感的追忆,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惆怅。镜子不仅是自我审视的工具,也暗示着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变化。诗中提到的“指环”象征着爱情的承诺,而随之而来的“薄情”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感情的淡化。沈宜修对“虚名”的反思,表达了对社会名利的质疑,认为这些外在的评价往往是短暂而无实质的。
整首词以重阳节为时间节点,映射着人生的无常与转瞬即逝,情感的消逝与失落更是让人感到心痛。后半部分“愁病长相守”则将情感的苦楚推向高潮,表现出对那种难以言表的愁苦与无奈的深切感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沈宜修在这首词中展现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把个人情感与时代的焦虑相结合,形成了深刻的社会批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宝镜空圆,薄情犹忆当初否。”:镜子空荡,反映出内心的孤独和对往昔的怀念。
- “指环在手。对面成拖逗。”:手上的指环象征着曾经的爱情,但面对的情感却变得模糊不清。
- “自悔无端,信得虚名骤。”:感到后悔,因追求虚名而感到空虚。
- “重阳后。安排消瘦。”:重阳节过后,生活的安排显得苍白无力。
- “愁病长相守。”:愁苦与病痛如影随形,难以摆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镜子”比作内心的反映,暗示情感的变化。
- 对仗:使用“指环”与“拖逗”形成对比,突显情感的对立和变化。
主题思想: 这首词深刻探讨了爱情的脆弱与虚幻,反映了个人对情感的深切思考,以及对社会名利的批判,表达出在繁华背后,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 宝镜: 代表自我反省与内心的真实感受。
- 指环: 象征爱情的承诺与依恋。
- 重阳: 传统节日,象征着时光流逝和对人生的感慨。
- 愁病: 直接传达出因爱情带来的忧愁与痛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宝镜空圆”中的“空”指什么?
- A. 空无一物
- B. 反映内心的孤独
- C. 明亮的光泽
- D. 透彻的思考
-
“指环在手”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过去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期待
- C. 对爱情的冷淡
- D. 对社会的批判
-
“愁病长相守”中的“长相守”指什么?
- A. 长久的快乐
- B. 长期的痛苦
- C. 长久的友谊
- D. 长期的承诺
答案: 1-B,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浣溪沙》
诗词对比:
沈宜修与李清照的作品都表达了对爱情的感怀和对往昔的追忆,但李清照的词更为细腻,情感更为明媚,而沈宜修则更倾向于表现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反映出不同的时代背景和个人风格。
参考资料:
- 《明清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沈宜修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