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还家作,用清真韵》

时间: 2025-01-04 15:26:19

祓禊人归,小园已变青芜地。

片红欲寄。

谁识闲坊里。

唯有流莺,宛转知人意。

临分际。

为沾衫袂。

啼湿风前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 还家作

祓禊人归,小园已变青芜地。
片红欲寄。谁识闲坊里。
唯有流莺,宛转知人意。
临分际。为沾衫袂。
啼湿风前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的是一个人归家后,发现自己曾经的小园已经被杂草覆盖的情景。尽管想将那片红花寄托情思,却无人能理解自己的心情。只有那流莺在歌唱,似乎懂得自己的意念。临近分别时,泪水沾湿了衣袂,带着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伤。

注释:

  • 祓禊:古代春天举行的洗浴和祭祀活动,象征着驱邪去污。
  • 青芜地:指杂草丛生的地方,暗示荒凉和变化。
  • 片红:指花朵,象征着美好而短暂的情感。
  • 流莺:指黄莺,寓意着对情感的传递和理解。
  • :衣袖,代表着离别时的悲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汪东,清代词人,生于浙江,其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其词风优雅,常以清新自然的意象见长。

创作背景:此词可能创作于春季归家之时,作者在经历了祓禊的活动之后,回到曾经熟悉的小园,看到其荒凉的景象,激发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一个人在归家途中对曾经美好时光的怀念。开头的“祓禊人归”将时间设定在春天,传递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小园的青芜与片红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时光流逝后的无奈与失落。流莺的出现则起到了润色情感的作用,它仿佛是作者心中寄托情感的媒介,知晓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在“临分际”处,情感达到高潮,离别的场景和泪水的流淌,进一步深化了对时光无情和人事变迁的感慨。整首词情感真挚而细腻,文字清新而富有诗意,使人读后不仅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还能体会到人情的冷暖与时间的流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祓禊人归,小园已变青芜地。”:诗人归家,发现小园已被杂草覆盖,象征着岁月的无情。
    • “片红欲寄。谁识闲坊里。”:想把那一抹红花寄托情感,却无人理解。
    • “唯有流莺,宛转知人意。”:流莺的歌声似乎能够传达自己的心意。
    • “临分际。为沾衫袂。”:在分别之际,泪水湿润了衣袖,表达了心中的不舍。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片红”比喻美好的情感。
    • 拟人:流莺被赋予了知人意的能力,增强了情感的传递。
    • 对仗:整首词在音韵和结构上都保持了对称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对小园的描写,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真挚,触动人心。

意象分析:

  • 青芜: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
  • 片红:代表着曾经美好的回忆和情感。
  • 流莺:作为情感的传递者,象征着对理解和沟通的渴望。
  • 泪水:表现内心的悲伤与不舍,是情感的直接体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片红”指代什么?

    • A. 红色的花朵
    • B. 夕阳的余晖
    • C. 红色的衣服
    • D. 红色的果实
  2. “唯有流莺”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 A. 描绘自然
    • B. 象征美好
    • C. 表达孤独
    • D. 传达情感
  3. 整首词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 A. 赞美自然
    • B. 感叹时间无情
    • C. 描绘春天
    • D. 叙述离别

答案

  1. A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描绘了对过往生活的怀念,情感细腻,语言优美。两首词都以女性视角切入,展现了对时间和情感的深刻思考。
  • 纳兰性德《木兰花》: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和对友情的怀念,情感同样真挚,具有相似的主题。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唐诗宋词的美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