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
作者: 杨琬 〔清代〕
小雨初收,野波清浅明如镜。
荻花千顷。细响穿幽径。
半杵晨钟,欲被风吹冷。
听来近。寺藏松顶,玉塔玲珑影。
白话文翻译:
细雨刚刚停歇,原野上的波光清澈如镜;
满地的芦苇花,随风轻轻摇曳,发出细微的声响,穿过幽静的山径。
晨钟敲响,声音仿佛要被清风吹散,
耳边传来声响,仿佛就在近处。寺庙藏于松树顶上,玉塔的影子玲珑剔透。
注释:
- 点绛唇: 此为词牌名,属于词的一种,通常表现柔情婉约的意境。
- 小雨初收: 指细雨刚刚停止,象征着春天的宁静和清新。
- 野波清浅明如镜: 描述自然景象,波光粼粼,水面如镜,反映出清澈的状态。
- 荻花千顷: 荻花盛开,形成一片片白色的花海,象征着丰饶的自然。
- 细响穿幽径: 小声的声音穿过幽静的小路,增添了静谧的氛围。
- 半杵晨钟: 半杵是指晨钟敲打的声音,清晨的钟声悠远而动人。
- 寺藏松顶,玉塔玲珑影: 寺庙隐匿在松树顶上,玉塔的影子清晰而美丽,表现出一种静谧的美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琬(约1640-1700),字君璧,号残云,清代诗人,官至知县。其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清代,正值国家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好,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点绛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清晨小雨后的自然景色,展现出一种恬静而美丽的意境。开篇提到“小雨初收”,立即将读者带入一个刚刚洗净的世界,雨后的空气清新,万物复苏。接着“野波清浅明如镜”形象地表现了水面的清澈,仿佛一面明镜,映照着周围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
诗中通过“荻花千顷”描绘了广袤的自然景象。芦苇花在风中轻轻摇曳,发出细微的声响,似乎在诉说着春日的温柔与宁静。“细响穿幽径”又把这幅画卷延展到幽静的小路上,声响的细腻使得整个场景愈加生动。
“半杵晨钟”提及的晨钟声,仿佛是这个清晨唯一的声音,清冷而悠远,令人沉醉。而最后一句“寺藏松顶,玉塔玲珑影”则将视线引向远方的寺庙,寺庙的影子在晨光中显得格外玲珑剔透,增添了一丝神秘和雅致的气息。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在宁静中感受到的内心平和,展现了清代文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小雨初收,野波清浅明如镜。”:描绘雨后清新的自然环境,水面如镜,反映出周围的景色。
- “荻花千顷。”:展现开阔的自然景象,芦苇花海的壮丽。
- “细响穿幽径。”:小声的自然声音增添了幽静的氛围。
- “半杵晨钟,欲被风吹冷。”:晨钟的声音清晰可闻,似乎在呼唤清风,带来一丝凉意。
- “听来近。”:声音似乎在耳边,增强了诗的亲切感。
- “寺藏松顶,玉塔玲珑影。”:寺庙的影子在松树的掩映下显得清新而美丽。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明如镜“)、拟人(”细响穿幽径“)等手法,营造出一种静谧、清新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在宁静之中寻求内心平和的情感,展现了清代文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雨:象征宁静和清新,寓意新生。
- 野波:代表自然的广阔与自由。
- 荻花:象征丰饶和生机。
- 晨钟:传达时间的流逝与静谧感。
- 玉塔:象征着清雅和高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荻花千顷”意指什么?
A) 荷花盛开
B) 芦苇花盛开
C) 菊花盛开 -
“小雨初收”表达了什么样的天气状态?
A) 大雨滂沱
B) 雪花纷飞
C) 细雨刚刚停下 -
诗中提到的“晨钟”有什么象征意义?
A) 时间的流逝
B) 宁静的环境
C) 生命的开始
答案: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与《点绛唇》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前者更为宏伟壮丽,后者则更加细腻温柔。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