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阴径而下至振衣渡又名却女津》

时间: 2025-01-17 09:23:42

夷犹竟韶景,窈窕此山阿。

越女兴犹剧,夕阴将奈何。

攀藤龂纤指,蹑草涴轻罗。

石碍莲双朵,泥沾玉一窝。

翻然欲飞渡,终是怯凌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夷犹竟韶景,窈窕此山阿。
越女兴犹剧,夕阴将奈何。
攀藤龂纤指,蹑草涴轻罗。
石碍莲双朵,泥沾玉一窝。
翻然欲飞渡,终是怯凌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和诗人内心的矛盾感受。诗的开头提到韶光美景依然如故,山的轮廓如同美女一般婀娜多姿。越女的情绪依旧激昂,但是夕阳西下,心中感到一丝无奈与忧愁。接着,诗人描写自己轻盈地攀爬藤蔓,轻踏草地,仿佛穿着轻薄的罗衣。接下来,石头阻碍着两朵莲花,泥土沾染了美玉。最后,诗人想要勇敢地渡水,然而却终究对波涛感到怯懦。

注释:

  • 夷犹:犹豫、未决的意思。
  • 韶景:美好的景色。
  • 窈窕:形容女子的姿态,婀娜多姿。
  • 越女:指越国的女子,诗中暗指美丽的女子。
  • 奈何:表示无奈。
  • 攀藤龂:攀爬藤蔓。
  • 蹑草涴:轻轻走在草地上。
  • 石碍莲双朵:石头阻碍了两朵莲花的生长。
  • 泥沾玉一窝:泥土沾染了美玉,形容美好的事物受到损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世贞(1526-1590),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风以细腻、清新见长,常常融入对自然的细致观察与深刻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次游览时写成,诗人游历于山水之间,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与内心的复杂情感。他的作品往往反映了对生活、自然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山水间的美丽景色,传达了诗人对美的感叹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开头两句通过“韶景”和“山阿”的对比,展现了自然之美的永恒与人事的变迁,使人感受到一种时光流逝的无奈感。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用“攀藤”和“蹑草”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种轻盈而又脆弱的生命状态,仿佛在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渴望。最后几句的“翻然欲飞渡,终是怯凌波”则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想要勇敢追求但又被现实所困的复杂心情。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莲花”、“玉”等,象征着美好与纯洁,而“泥沾”则暗示了对这些美好事物的不可避免的损害。诗中隐含的情感,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使得整个作品充满了哲理的深度和情感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夷犹竟韶景:尽管美好的时光仍在,但我心中却有所犹豫。
  • 窈窕此山阿:这山的姿态如同婀娜的女子,让人心醉。
  • 越女兴犹剧:越女的兴致仍然高涨,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
  • 夕阴将奈何:然而,夕阳西下,我不禁感到无奈。
  • 攀藤龂纤指:我轻轻攀爬着藤蔓,像是用纤细的手指触摸自然。
  • 蹑草涴轻罗:轻巧地走在草地上,仿佛穿着轻薄的罗衣。
  • 石碍莲双朵:石头阻碍了两朵莲花的生长,暗示美好的事物会受到干扰。
  • 泥沾玉一窝:泥土沾染了美玉,象征着纯洁的东西受到污染。
  • 翻然欲飞渡:我心中想要勇敢地渡过这片水域。
  • 终是怯凌波:但最终我却对波涛感到怯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比作婀娜的女子,增强了诗歌的美感。
  • 拟人:表达越女的兴致如同人般鲜活。
  • 对仗:如“攀藤龂纤指,蹑草涴轻罗”,增强了句子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美好自然的赞美与对人生无奈的感慨,表现了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韶景:象征美好时光。
  • 越女:象征美丽与生活的热情。
  • 莲花:象征纯洁与美好。
  • :象征珍贵与无瑕。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越女”指的是: A. 美丽的女子
    B. 一种植物
    C. 诗人的朋友
    D. 一位神仙

  2. “泥沾玉一窝”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 美好的事物受到了损害
    B. 诗人玩泥巴
    C. 玉石的价值
    D. 诗人喜欢泥土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王世贞与李白的诗在意境上都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但王世贞更为细腻,李白则更为豪放。王世贞的诗情中多了一份内心的挣扎与矛盾,而李白则多表现出对自由的向往。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选》
  • 《王世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