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徐汝旭游太学扶侍宗伯公并讯谢宗伯》
时间: 2025-01-06 05:21:06意思解释
送徐汝旭游太学扶侍宗伯公并讯谢宗伯
作者:王世贞 〔明代〕
原文展示:
南州士问美,北阙帝恩繁。
稍慰晨昏恋,仍闻诗礼尊。
出从鳣席授,归向鲤庭论。
荀令香虽冷,何郎粉尚温。
通家余濩落,乔木尔飞翻。
获保野人业,能忘真宰恩。
风飙倏以过,桃李竟何言。
唯有青山色,依然傍筚门。
白话文翻译:
南方的士人都在询问美德,而北方的皇恩却日益繁盛。
这让我稍稍安慰了对晨昏的眷恋,依然能听到诗书礼义的尊崇。
从鳣鱼席上出门去授课,归来时则在鲤庭中讨论。
荀子的香气虽已冷却,然而你的粉笔依旧温暖。
家中余下的佳作虽已落魄,树木却仍然在空中飞舞。
即便能够保住田园的事业,仍然能忘却真宰的恩惠。
狂风迅速掠过,桃李之间又有什么值得言说的呢?
唯有那青山的色彩,依然伴随着简陋的门庭。
注释:
- 南州士:指南方士人,强调南方的文化氛围。
- 北阙帝恩:指北方的皇帝恩典,北阙即指京都。
- 晨昏恋:对日常生活的情感依恋。
- 鳣席:指鱼席,可能是指宴饮之地。
- 鲤庭:鲤鱼的庭院,象征文人雅集之地。
- 荀令:荀子的名声,荀子的香气冷却比喻学问的失落。
- 通家:指亲友、家人。
- 野人业:指隐居的田园生活。
- 真宰:真正的统治者或恩主。
- 桃李:比喻学生,常用于形容教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世贞(1526-1590),明代文学家、诗人,字季子,号湘山。王世贞为人重视诗词的修养,提倡文人应有的风雅情操。他的诗风清新,常常表达对学问与友谊的珍视。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王世贞送别友人徐汝旭前往太学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文化理想的坚持,以及对诗书礼义的向往。
诗歌鉴赏:
王世贞的《送徐汝旭游太学扶侍宗伯公并讯谢宗伯》是对友人徐汝旭的送别诗,充满了对友谊的珍惜和对理想的追求。全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展现了王世贞对士人文化的热爱与渴望。他在诗中提到南方士人的美德与北方皇恩的繁盛,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理想和现实的反思。诗中多处提到文化的氛围,如诗书礼义,体现出王世贞对士人精神的推崇。
诗中描绘的意象极富画面感:鳣席与鲤庭,既指代宴饮聚会,又隐喻文人之间的交流;荀令的香气与何郎的粉笔,表现了学问与友情的温暖。最后的青山色与筚门,象征着理想中清静的生活和对朴素真理的追求,使得整首诗在感情上达到了高潮,留下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州士问美:南方士人追求美德,展现出文化的繁荣。
- 北阙帝恩繁:北方的帝王恩典日益丰厚,反映出政局的稳定。
- 稍慰晨昏恋:这些成就稍稍安抚了对日常生活的恋恋不舍。
- 仍闻诗礼尊:即使身在世俗,却依旧向往诗书礼义的崇高。
- 出从鳣席授:从宴席上出发,表明文人相聚的场景。
- 归向鲤庭论:回到文人圈子中,继续讨论学问。
- 荀令香虽冷:荀子的香气虽然冷却,暗示学问的失落。
- 何郎粉尚温:然而你的才华仍然温暖,表明对友人的赞美。
- 通家余濩落:亲友间的关系依然密切,尽管有所失落。
- 乔木尔飞翻:树木高耸,象征着自由与生机。
- 获保野人业:即便能保住田园生计,内心仍追求更高的理想。
- 能忘真宰恩:能忘却权贵的恩惠,表现出一种独立精神。
- 风飙倏以过:狂风迅速掠过,暗示时间的流逝。
- 桃李竟何言:桃李之间,学生们又有什么值得谈论的呢?
- 唯有青山色:只有青山的颜色,依旧如故。
- 依然傍筚门:青山依旧伴随着简陋的门庭,象征着朴素与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桃李”比喻学生,形象生动。
- 对仗:如“出从鳣席授,归向鲤庭论”,整齐而有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友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士人对文化理想的追求以及对友人的美好祝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山: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持久的理想。
- 鳣席与鲤庭:象征文人聚会的雅趣与交流。
- 荀令香:代表着士人的学问与文化底蕴。
- 桃李:象征学生,代表教育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南州士”主要指什么?
- A. 北方士人
- B. 南方士人
- C. 帝王
-
诗中“荀令香虽冷”是指什么?
- A. 荀子的学问冷却
- B. 荀子的香气依然
- C. 学问的失落
-
“唯有青山色”所象征的是什么?
- A. 友谊
- B. 朴素与宁静
- C. 权贵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y 王勃
诗词对比:
- 比较王世贞与李白的送别诗,两者都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但王世贞更强调士人文化与理想,而李白则更注重豪放与自然的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王世贞年谱》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