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旧游寄致仕了倩寺丞》

时间: 2025-01-04 08:32:44

桥映家家柳,冱通处处莲。

海山微出地,湖水远同天。

草没潮泥上,沙明蟹火然。

应随白太守,十只洞庭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桥映家家柳,冱通处处莲。
海山微出地,湖水远同天。
草没潮泥上,沙明蟹火然。
应随白太守,十只洞庭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水乡场景:桥梁倒映在家家户户的柳树上,水面上开满莲花。远处海山微微显露,湖水与天空遥相呼应。草丛淹没在潮湿的泥土上,沙滩上明亮的沙子上,蟹子像火一样闪烁。诗人希望能跟随白太守,乘坐十只洞庭湖的船。

注释:

  • 冱通:冱,冰冻;通,通行。这里指水面开阔,莲花处处可见。
  • 海山微出地:海山,指远处的山脉;微出,隐约露出地平线。
  • 草没潮泥上:草被潮水淹没在泥土上。
  • 沙明蟹火然:沙滩明亮,蟹子像火一样闪烁,表示蟹子活泼生动。

典故解析:

  • 白太守:指历史上著名的白居易,因其诗作而闻名。这里暗示诗人与白太守的友谊及其对湖泊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禹偁,字仲明,号半山,宋代诗人。以诗词清新自然、描写细腻著称,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结合。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对旧游的怀念之际,表达了对洞庭湖美丽景色的向往,以及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运用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水乡画面。首句“桥映家家柳”通过桥与柳的倒影,展示了水乡的宁静与和谐。接下来的“冱通处处莲”则表现出水乡特有的莲花之美,给人以清新之感。诗中的“海山微出地”与“湖水远同天”展现了水天一色的景象,增强了空间的广阔感。

“草没潮泥上,沙明蟹火然”两句则通过生动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活泼的自然气息,仿佛我们能看到潮水的涌动与沙滩上蟹子的嬉戏。最后一句“应随白太守,十只洞庭船”,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渴望再次与友人一同游览这片美丽的水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桥映家家柳:桥梁映照着每家每户的柳树,表现出水乡的宁静与和谐美。
  2. 冱通处处莲:水面开阔,莲花随处可见,增加了景色的生动感。
  3. 海山微出地:远处的海山隐约露出,形成远近对比,增添了空间感。
  4. 湖水远同天:湖水与天空交融,表现出自然的广阔和谐。
  5. 草没潮泥上:草被潮水淹没,体现出水乡的变化与生命力。
  6. 沙明蟹火然:沙滩明亮,蟹子活泼,描绘了丰富的自然景象。
  7. 应随白太守: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向往。
  8. 十只洞庭船:象征着自由与美好的时光。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蟹火然”形象地描绘蟹子的活泼。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桥、柳、莲、海山等意象,营造出优美的自然景观。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美丽的水乡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思念,展现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连接与相聚。
  • :代表柔美与生命力。
  • :象征纯洁与高雅。
  • 海山:代表着自然的伟岸与广阔。
  • 湖水:象征宁静与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白太守”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李白
    • B. 白居易
    • C. 王维
    • D. 杜甫
  2. 诗中描绘的主要自然景象有哪些?

    • A. 山
    • B. 河
    • C. 柳树和莲花
    • D. 沙漠
  3. “草没潮泥上”中的“草”指的是什么?

    • A. 干枯的植物
    • B. 水乡的绿草
    • C. 药草
    • D. 香草

答案:

  1. B. 白居易
  2. C. 柳树和莲花
  3. B. 水乡的绿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王禹偁的《忆旧游》与白居易的《忆江南》,两者都表达了对水乡的热爱,但王禹偁更注重细腻的自然描写,而白居易则强调人文情感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