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轿中望泛仙山
上却篮舆卷却帘,晓寒旋索熟衣添。
孤松已自三千丈,更在仙山第一尖。
白话文翻译:
在轿子里向外望去,看到那仙山的景色。
掀起帘子,披上外衣,早晨的寒意让我感到需要添衣。
那孤独的松树已然高耸入云,竟然在仙山的顶尖之上。
注释:
- 轿中:指乘坐的轿子里。
- 篮舆:一种用竹子编成的轿子,形状像篮子。
- 卷却帘:掀起轿子的帘子。
- 晓寒:清晨的寒冷。
- 旋索:指迅速地系上衣物。
- 熟衣:温暖的衣服。
- 孤松:孤独的松树。
- 三千丈:形容松树的高度,夸张说法。
- 仙山:传说中的山,通常指代神仙居住的地方。
典故解析:
“仙山”常用来指代道教文化中神仙所居之地,象征着超凡脱俗的境界。在古代诗词中,仙山往往与孤独、清冷的意象相结合,反映出诗人的一种向往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政治家。他以豪放、清新的风格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诗人游历途中,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思考。通过对仙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崇敬和对超凡境界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清晨,诗人乘轿而行,向外眺望仙山的景象。开头两句写轿中情景,表现出清晨的寒冷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诗人用“卷却帘”来展现一种主动出门的渴望,似乎要与外面的世界更为亲近。接着“孤松已自三千丈”,通过夸张手法,表现出大自然的雄伟与壮丽,同时也暗示出自然的孤独感。最后一句“更在仙山第一尖”传达出一种对高峰的追求,象征着人们向往的理想境界。
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展现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体现出一种超然的精神追求。诗中描绘的孤松不仅是自然的象征,更是诗人孤独心境的映射,传达出对自由和超然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上却篮舆卷却帘:在轿子里,诗人掀起帘子,准备欣赏外面的景色。
- 晓寒旋索熟衣添:清晨的寒冷使他感到需要加衣,以抵御寒意。
- 孤松已自三千丈:描述高耸入云的孤松,夸张地表明其高度。
- 更在仙山第一尖:强调孤松位于仙山的最高点,象征着超然的境界。
修辞手法:
- 夸张:如“三千丈”,用以突出孤松的高大。
- 对仗:如“卷却帘”与“旋索熟衣”,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向往,同时流露出一种孤独的心境和对理想境地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仙山:象征着理想与超然的境界。
- 孤松:代表孤独与坚韧,也暗示诗人的内心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孤松”象征什么?
- A. 高大
- B. 孤独
- C. 美丽
-
“晓寒旋索熟衣添”中,诗人为什么要添衣?
- A. 天气寒冷
- B. 他很冷
- C. 他喜欢穿衣服
-
诗人在轿中望见的是什么?
- A. 仙山
- B. 大海
- C. 城市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写自然景色,但更强调宁静与和谐,而杨万里的《轿中望泛仙山》则更突出孤独与追求的主题。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特色,体现出不同的自然观和人生哲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
以上是对杨万里《轿中望泛仙山》的全面解读与分析,涵盖了原文展示、白话文翻译、注释、背景、鉴赏、解析、意象分析、互动学习、比较与延伸等内容。希望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