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

时间: 2025-01-04 07:24:56

渰历三家市,梅垂万颗酸。

烽池看火树,嵝室试金丹。

风露盈篮重,冰霜透齿寒。

它杨应不类,留与子云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杨梅 岳珂 〔宋代〕

渰历三家市,梅垂万颗酸。 烽池看火树,嵝室试金丹。 风露盈篮重,冰霜透齿寒。 它杨应不类,留与子云看。

白话文翻译:

在历经风雨的三家市集,杨梅挂满了枝头,每一颗都带着酸味。 在烽火池边观赏着火树银花,在嵝室中尝试炼制金丹。 风露使得篮中的杨梅更加沉重,冰霜让杨梅的酸味透骨寒凉。 其他的杨梅应该不会如此特别,留下来给子云观赏。

注释:

  • 渰历:经历风雨。
  • 三家市:指市集。
  • 梅垂:杨梅挂满枝头。
  • 万颗酸:形容杨梅数量多且酸。
  • 烽池:古代用以传递军情的池塘。
  • 火树:形容灯火辉煌。
  • 嵝室:指隐居的居所。
  • 金丹:道教炼制的丹药,象征长生不老。
  • 风露:风和露水。
  • 盈篮重:篮中装满杨梅,显得沉重。
  • 冰霜:形容杨梅的酸味透骨寒凉。
  • 它杨:其他的杨梅。
  • 子云:指作者的朋友或知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岳珂,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其对自然和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此诗通过对杨梅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友人的深情。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作者与友人相聚时,共同观赏杨梅时所作,表达了对杨梅的喜爱和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杨梅为主题,通过对杨梅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诗中“梅垂万颗酸”一句,既描绘了杨梅的形态,又传达了其独特的酸味,使读者仿佛能闻到杨梅的香气。后文通过“风露盈篮重,冰霜透齿寒”进一步强化了杨梅的特质,使其形象更加鲜明。结尾“留与子云看”则透露出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希望与友人共享这份美好。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自然和友情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渰历三家市,梅垂万颗酸。”:经历了风雨的三家市集,杨梅挂满了枝头,每一颗都带着酸味。
  2. “烽池看火树,嵝室试金丹。”:在烽火池边观赏着火树银花,在隐居的居所中尝试炼制金丹。
  3. “风露盈篮重,冰霜透齿寒。”:风露使得篮中的杨梅更加沉重,冰霜让杨梅的酸味透骨寒凉。
  4. “它杨应不类,留与子云看。”:其他的杨梅应该不会如此特别,留下来给子云观赏。

修辞手法:

  • 比喻:“梅垂万颗酸”中的“万颗酸”比喻杨梅数量多且酸。
  • 拟人:“风露盈篮重”中的“盈篮重”拟人化地描述了杨梅的沉重感。
  • 对仗:“风露盈篮重,冰霜透齿寒”中的对仗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友情的珍视。通过对杨梅的描写,作者表达了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和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垂:杨梅挂满枝头,形象生动。
  • 万颗酸:形容杨梅数量多且酸,传达了杨梅的特质。
  • 风露:风和露水,增加了杨梅的沉重感。
  • 冰霜:形容杨梅的酸味透骨寒凉,强化了杨梅的特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梅垂万颗酸”一句,描绘了杨梅的什么特点? A. 数量多 B. 味道酸 C. 形态美 D. 香气浓

  2. “风露盈篮重”中的“盈篮重”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夸张

  3. 诗的结尾“留与子云看”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的欣赏 B. 对友情的珍视 C. 对杨梅的喜爱 D. 对隐居的向往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杨梅》:苏轼的这首诗同样以杨梅为主题,通过对杨梅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对比:

  • 岳珂的《杨梅》与苏轼的《杨梅》:两首诗都以杨梅为主题,但岳珂的诗更注重对杨梅特质的描写,而苏轼的诗则更注重对杨梅的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岳珂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苏轼诗集》:收录了苏轼的诗作,可以与岳珂的诗作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