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疏篁阴阴,长松矫矫。苔静云閒,山清月皎。乐以心会,兴因天随。以诗观诗,是谓管窥。
白话文翻译:
稀疏的竹林阴凉幽深,高大的松树挺拔雄伟。青苔静谧,云朵悠闲,山色清新,月光皎洁。快乐在于心灵的领悟,兴致随天意而自然。通过诗歌来观察诗歌,这就像是用管子窥视天空。
注释:
- 疏篁:稀疏的竹林。
- 阴阴:幽深阴凉的样子。
- 矫矫:挺拔雄伟的样子。
- 苔静:青苔静谧。
- 云閒:云朵悠闲。
- 山清:山色清新。
- 月皎:月光皎洁。
- 乐以心会:快乐在于心灵的领悟。
- 兴因天随:兴致随天意而自然。
- 管窥:用管子窥视,比喻视野狭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岳珂(约1183-1243),字肃之,号桯史,南宋文学家、史学家。他是岳飞的孙子,继承了家族的文学和史学传统,著有《桯史》等作品。这首诗是岳珂对光宗皇帝待月诗的赞颂,体现了对皇帝诗作的敬仰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岳珂对光宗皇帝的待月诗的赞颂。光宗皇帝(1168-1224),名赵惇,南宋第四位皇帝,他在位期间提倡文学艺术,尤其喜爱诗词。岳珂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皇帝诗作的敬仰,同时也展现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感悟和文学修养。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静谧的自然画卷,通过对竹林、松树、青苔、云朵、山色和月光的细腻刻画,传达出一种宁静和谐的美感。诗中的“乐以心会,兴因天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领悟和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最后两句“以诗观诗,是谓管窥”则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和欣赏的独到见解,认为通过诗歌来观察诗歌,虽然视野有限,但却能深入体会诗歌的精髓。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岳珂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感知。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疏篁阴阴,长松矫矫”:描绘了竹林的幽深阴凉和松树的挺拔雄伟,营造出一种静谧的自然氛围。
- “苔静云閒,山清月皎”:通过青苔的静谧、云朵的悠闲、山色的清新和月光的皎洁,进一步加深了自然景色的宁静美感。
- “乐以心会,兴因天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领悟和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强调了心灵的愉悦和自然的和谐。
- “以诗观诗,是谓管窥”: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和欣赏的独到见解,认为通过诗歌来观察诗歌,虽然视野有限,但却能深入体会诗歌的精髓。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疏篁阴阴,长松矫矫”和“苔静云閒,山清月皎”采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美感。
- 比喻:“以诗观诗,是谓管窥”中使用了比喻,将通过诗歌来观察诗歌比作用管子窥视天空,形象地表达了视野的有限性和深入体会的重要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对自然之美的深刻领悟和对诗歌创作的独到见解。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一种宁静和谐的美感,并强调了心灵的愉悦和自然的和谐。同时,诗人通过对诗歌的观察和欣赏,提出了通过诗歌来深入体会诗歌精髓的观点。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疏篁:稀疏的竹林,象征着幽深阴凉的自然环境。
- 长松:高大的松树,象征着挺拔雄伟的自然力量。
- 苔静:青苔的静谧,象征着自然的宁静和谐。
- 云閒:云朵的悠闲,象征着自然的自在和无拘无束。
- 山清:山色的清新,象征着自然的纯净和美好。
- 月皎:月光的皎洁,象征着自然的明亮和清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疏篁阴阴”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A. 稀疏的竹林 B. 高大的松树 C. 青苔静谧 D. 云朵悠闲
-
诗中“乐以心会,兴因天随”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之美的深刻领悟 B. 对诗歌创作的独到见解 C. 对皇帝诗作的敬仰 D. 对自然景色的细腻刻画
-
诗中“以诗观诗,是谓管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对仗 B. 比喻 C. 拟人 D. 排比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领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山居秋景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宁静和谐的美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感知。
诗词对比:
- 岳珂《光宗皇帝待月诗御书赞》与苏轼《赤壁赋》: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领悟,但岳珂的诗更加凝练,而苏轼的赋则更加宏大。
- 岳珂《光宗皇帝待月诗御书赞》与王维《山居秋暝》:两者都传达出一种宁静和谐的美感,但岳珂的诗更加注重对自然景色的细腻刻画,而王维的诗则更加注重对自然之美的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岳珂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特点。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家,有助于理解岳珂的创作背景和社会环境。